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等各类人为活动,都向水体环境中排放大量的废物,含有氮磷的废物进入水体会破坏原有的水体环境。如果排入水体的氮磷量过大,超出水体降解、缓冲能力,便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产生。富营养化的水体可使水体生态系统发生改变,继而使水体中的生物个体、种类、种群不同级别上发生变化,甚至使生物无法生存,最终也会危害到人类身体健康。消减水体中氮磷的方法、措施很多,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相对前两者,用生物降解水体有机物学方法,具有经济、高效、处理水量大、处理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应用发展很快,成为降解有机污染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发展得越来越的重要的技术手段。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作为地球的“肾”,其富营养化的治理刻不容缓。本工作通过在温控条件下对两种浮萍、水葫芦以及其他水生植物的培养和水质降解实验,得出如下结果:1、不同浓度氨氮和总磷对浮萍和水葫芦的促进作用不同,在适宜的条件下,浮萍和水葫芦的生物量增长很快,且有较高的降解氮磷能力。2、两种浮萍对不同浓度氨氮和总磷都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试验期内(持续20天),紫背萍对氨氮的去除率为46.5%~83.3%,对总磷的去除率为46.5%~83.3%;本地本地小叶萍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6.2%~98%和28.8%~83.3%。两种浮萍对氨氮的去除表现出先快后慢,对总磷的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3、水葫芦对水体中的氨氮和总磷都有将较强的去除能力,在试验期内(持续30天),水葫芦对氨氮的去除率为78.2%~88%,对总磷的去除率为56.3%~96%,降解能力稳定,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通过实验室培养、测定和现场栽植培养生长情况,确定了示范工程区应用的生物种类和配置模式,配合微生物附着陶粒产生生物膜建立了人工浮岛湿地污水生物降解示范区。“浮岛”的构建基于微生物和浮水植物为主体,再配以其他几种高等水生植物,形成立体式富营养化污水处理、防治体系,让污染水体流经“浮岛”后,产生持续有效的处理效果。从当地湿地水体水质的测定结果来看,示范区工程初步成功,可为在其他地区湿地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提供依据。今后的工作重点应继续进行微生物与不同植物水生植物联合应用时的降解效率分析,并就其可能产生的次级污染进行研究和找出早期的诊断方法,防微杜渐,一定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