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模块的土壤保水特性及植物生长过程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erryto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4乏、土壤贫瘠且保水性差、农业生产力低,从而导致植物难以成活,致使生态环境脆弱。为了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削弱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提高植物的移栽成活率,本文在对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土壤环境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耦合水、土、肥、苗的生命体概念,设计了一种由植物混掺物、土壤、堆肥、缓释肥压制而成的生态模块,研究了物理性能、土壤水分入渗及保水特性,开展了种苗培育及移栽试验,进而为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借鉴依据。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有:第1章,阐述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对西北干旱区土壤进行保水性研究的必要性,明确了研究目标,总结了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及主要内容。第2章,提出了一种耦合水、土、肥、苗的生命体概念,设计了一种由植物混掺物、土壤、堆肥、缓释肥压制而成的生态模块,研究了植物混掺物对生态模块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物混掺物可有效减小生态模块的密度,增强抗跌碎性,增大渗水率,改善生态模块的物理性能。第3章,研究了不同植物混掺物的生态模块水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植物混掺物能够缩短水分入渗的时间,增大水平和垂直入渗距离,且随混掺物比例的增大,土壤的入渗能力增强,可为添加植物混掺物的生态模块水分蒸发试验提供依据。第4章,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和植物混掺物比例情境下,对生态模块保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不同,生态模块的水分蒸发损失量不同;植物混掺物比例越大,生态模块的累计蒸发量越小。综合分析来看,混掺10%小麦秸秆的黄绵土生态模块蒸发损失最小,混掺10%玉米芯红黏土的生态模块累计蒸发量最小、蒸发抑制效率最高。随着植物混掺比例的增大,生态模块的蒸发稳定性、蒸发抑制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第5章,初步研究了植物种子豌豆、枸杞、沙冬青和扦插苗柳树枝在生态模块中的生长状况,并将其培育的幼苗移栽到甘肃景泰荒漠化土壤改良试验基地,移栽过程中只灌水300m1,其余植物生长需水量完全依赖于天然降水,经过近两年的观测,结果表明,植物成活率可达90%以上。本研究初步探索了一种适于西北干旱地区土壤有效的保水模式,有效提高了西北荒漠化土壤植被的成活率,成功实现了破季节、节水省水、保护植物根系、提高土壤肥力的目标,大力促进了西北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耐磨试验及耐磨层堆焊修复的工程实例,阐述在中高碳或低合金结构难焊钢上用铬锰奥氏体钢药芯焊丝不预热进行耐磨层堆焊,并获得满意接头的可行性,从而减轻施工难度并
  本文介绍不锈复合厚壁压力容器制造过程,容易出现的错变量超标、筒体校圆过程复层出现裂纹、焊缝产生裂纹等问题的原因分析和修复措施。
  本文主要介绍新加坡登布苏BMCC电站工程采用ASME标准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规程、焊工考试的情况,从锅炉焊接标准应用、全厂管道焊接标准应用上与国内电力行业标准进
  本文分析了1.4362双相不锈钢的焊接性,根据舍夫勒图确定了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进行了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并成功在国外项目安装现场实施,有效控制了焊缝金属的α相/γ相比例及
金属硫蛋白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诱导性强等特点。金属硫蛋白具有很强的金属结合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在生物体内参与细胞内金属水平的稳态调节、
1919年~1975年系列黄河花园口断面年均天然径流量560亿m3。然而,2003年~2010年,在黄河流域花园口以上主要产水区(即不包括内流区、兰州至头道拐区间)年均降雨量较多年均值偏丰12mm
血桐(Macaranga tanarius(L.) Muell.—Arg),大戟科血桐属植物,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在前期实验中,被选用为群落改造的主要树种在治理外来入侵种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而耕地资源更是关系到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实现弧焊电源参数的采集、实时显示与实时调节,达到参数预置的目的。本文设计了以PIC24 FJ64GA002为控制核心,辅以外围电路的弧焊电源焊接参数预置系统。外围电路主
  本文研制了一种增材制造用45#钢航空航天零件专用药芯焊丝YCD45G,并对该焊丝实际堆熔过程中的堆熔金属与45#钢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焊丝用于实际增材制造是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