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多管火箭炮电液位置伺服系统辨识与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4次 | 上传用户:leilei247472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陆军的远程火力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研制新型远程多管火箭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火箭炮的射击精度和反应速度依赖于火箭炮位置伺服系统的性能,所以在新型火箭炮的研制过程中,高性能的位置伺服系统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以某新型远程多管火箭炮为工程背景,研究了该火箭炮泵控缸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模型辨识与控制策略。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火箭炮泵控缸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推导了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利用MATLAB中的SimMechanics和SimHydraulics工具箱搭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分析了该系统的非线性和时变性因素,为下一步的控制研究和试验分析奠定基础。(2)研究了离线训练与在线微调相结合的系统辨识策略。离线辨识时,采用基于遗传优化的BP神经网络辨识方法:首先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得到优化初值,再由BP算法按负梯度方向寻优,进一步优化神经网络。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小的问题,并且离线训练后的权值参数为合理值,从而使在线微调避免了振荡现象的发生;在线辨识时,采用附加动量项和自适应学习率相结合的快速BP算法,加速了网络的收敛速度,使其能很好的运用于在线辨识的研究中。(3)研究了泵控缸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神经网络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案。由于神经网络控制器反向传播需要已知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而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具有非线性和时变性的系统,神经网络控制器的学习修正就很难进行。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带有神经网络在线辨识器的神经网络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方案,利用神经网络在线辨识器实时地为神经网络控制器提供梯度信息,使得神经网络控制器的学习修正能够正确的进行。(4)研究了泵控缸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自适应模糊系统来逼近等效控制,从而解决了由于外界干扰与参数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等效控制律无法直接获得的问题。为了解决滑模变结构控制存在的抖振问题,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利用抖振参数及切换函数的绝对值作为输入变量,设计模糊系统动态调节边界层厚度;一是以切换函数及其变化率作为输入变量,设计模糊系统动态调节控制增益。(5)设计了硬件电路和控制软件,并在半实物仿真试验台上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研究验证了本文理论与仿真研究的正确性,为系统的进一步样机制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试图立足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科背景,以成都某所中医药院校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及座谈等方式,对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情况作相关调查,从这些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内容知晓、理解认同和自觉实践的三个维度分析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情况,并试图探讨改善其认知状况的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医药;大学生党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为了分析非稳态下空温式翅片管气化器霜层内温度分布,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多组影响因素进行数值计算。通过指数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出非稳态下霜层内温度分布关系式。结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征以及PCI手术以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57例,采取PCI手术治疗,对其临床特征以及手术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57例患者全部治
足球是国际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之一。如何让校园足球"飞舞"起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课题。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立足于平板电脑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本论文概述了光诱导电子转移理论和离子化学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较系统地研究了香豆素荧光物质的光学性质,开发出铜离子和银离子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并将所得到的铜离子荧光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控制理论的发展,网络控制技术以及在网络平台上构筑而成的网络控制系统已成为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它不仅
为解决直接冷却超导磁体中接触界面热阻造成的传热不连续问题,以实验数据为依据采用等效模型模拟接触界面热阻;基于有限元理论分析界面热阻对超导磁体热输运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
由于眼部存在较多的屏障,眼后节疾病尤其是视网膜疾病的药物治疗是困扰药学专家及眼科专家的难题。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科学工作者们尝试采用传统给药方法治疗视网膜疾病,并
起诉裁量要权在各国都呈现出扩张的态势,但其滥用也十分普遍,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判断检察官是否滥用起诉裁量权,不必以法院的有罪判决为标准,而应以诉讼条件为首要的标准,
目前,眼部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种给药方式,局部给药或者全身给药。然而由于血-房水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的影响,全身给药的药物仅有1%-2%进入靶部位。另外,大剂量和频繁给药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