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储能聚合服务商参与电网辅助服务策略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ew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其出力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极大增加了电网运行的难度,给电力系统的辅助服务带来调峰调频容量不足,以及运行备用资源匮乏等问题,同时也抑制了新能源消纳,因此电力辅助服务资源不足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分布式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由于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需求日益迫切,其装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力系统的演化发展,分布式储能的广泛应用是必然趋势。分布式储能兼具源荷特性,可以响应电网调度需求,是提供电力辅助服务的优质资源,然而相对于大电网传统运行模式,其在空间上地理位置分散、个体容量小且可控性差,难以受电力系统单独调控管理。同时,若任由大量分布式储能自发地无序运行将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聚合管理是挖掘零碎资源潜在价值,引导其运行的有效途径。高级量测体系和能量管理系统的建立为分布式储能资源聚合管理提供了技术可行性,电力市场化改革为分布式储能资源参与辅助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有必要对分布式储能这一典型资源聚合管理,设计精细化、个性化的调控模式,为市场化环境下的辅助服务提供优质调度资源。本文针对分布式储能聚合管理参与市场化环境下的辅助服务进行了研究。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结合辅助服务和分布式储能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分布式储能聚合服务商(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Aggregation service Provider,DSAP)的概念,对其参与辅助服务进行了整体设计。分析了DSAP的定义、特点以及参与辅助服务的优势;设计了DSAP的系统架构;分析了DSAP参与电网运行待解决的关键技术;研究了DSAP参与辅助服务的控制架构、调度模式以及运营模式。其中,DSAP作为电网和用户的交互平台系统,提出了集中-分布式控制架构和基于合同的直接调控模式,针对市场化的辅助服务,提出了两种交易方式下DSAP参与的运营模式。2、针对辅助服务市场改革至今的两种交易方式,提出了DSAP参与调峰的优化模型和调度策略。基于分布式储能的调度特性,通过建模分析其可调度潜力;在双边合同交易方式下,建立了优化决策多方参与主体行为的多目标调度模型;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下,建立了日前投标竞价、市场出清的调度模型,以及实时优化分布式储能出力的调度模型。3、通过仿真算例验证DSAP参与调峰辅助服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了DSAP参与调峰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以及DSAP聚合容量、目标函数权重因子、储能设备损耗成本对实际调峰调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目前甚至在以后较长的一段时间仍然要为真正实现现代国家的构建作出持续不断的努力。中国要想成功地实现国家治理的转型,就必须要实现财政转型,而财政
品德课后延伸活动能带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践行道德认知。针对活动评价存在的主体单一、标准固定、时间迟滞等问题,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量规人性化和评价时机全程
目的对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InterTan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
本文通过对美、德、日三个有代表性发达国家的公司治理进行分析,从股权结构、股权特点和治理机制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实际,提出对完善我国农村信用
作者进行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蚯蚓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为分离其有效组分提供依据.蚯蚓提取物是按该室方法从蚯蚓体内提取的混合物.化学成分分析选用分光光度仪、紫外分光光度仪、氨
栾川老定沟钼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褶皱系接合部位.在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矿体形态、产状受花岗斑岩岩体形态、围岩岩性、构造控制较为
合成了4种含肉桂酰胺结构化合物(T1-T4),体外测试了它们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它们均具有α-糖苷酶抑制活性。在浓度为0.1×10^-3g/mL时,化合物T2(88.13%)和T3(90.41%)对α-糖苷酶的抑制
介绍连云港旗台港区北防波堤顶高程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以“小浪不越浪,中浪允许越浪,但不影响泊稳条件;大浪允许越浪(大浪时伴随大风本身已无法作业),但越浪后波高不大于通过口门传入
采用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结合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MLA等分析手段对含硼铁精矿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含硼铁精矿中的硼、铁分别主
传统的交通需求4阶段分析模型大多基于各类出行的起讫点调查(OD调查),建立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选择和流量分配的4阶段预测模式.由于缺乏关于出行者对道路及其周边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