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他们所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入手,分析社会转型中各种社会问题在学校引起的波澜。如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和下岗失业问题所引起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网络的发展普及所引发的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问题,等等。诸如此类,不能不引起高校学生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
本篇论文回顾了传统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状况和工作内容,提出传统管理模式在大学生心理管理方面存在滞后性的观点,这种滞后性主要表现为对心理问题的事后管理,而非进行预防性教育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角色主体错位的情况,导致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效率低下,缺少实效。心理教育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屡见不鲜。
基于此,本文提出,要在现代心理教育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更新当代大学生心理教育管理的理念。现代心理教育管理的理论包括人格发展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非正式群体理论、人本管理理论和目标管理理论,等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心理育人理念、以人为本理念、管理即服务理念和主体发展理念,从而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教育管理。
在本篇论文中,笔者结合长期从事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尝试提出构建新型大学生心理教育管理模式的设想。这一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包括实现大学生心理教育管理的专业化、从事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化、由教师主导管理转向大学生自我管理等内容。高校心理教育管理的实施要求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角色和环境重新加以设计,将以往忽视的、但事实上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管理有重要影响力的群体,如教学辅助人员、校园社区经济组织等纳入到心理教育管理的体系中。笔者在文中对高校各种组织结构在大学生心理教育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特别强调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加以干预的必要性,提出在分析大学生心理特征和社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系统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