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治月刊》研究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本质上是一个农业国家,中国人重视乡村的观念由来已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村治派”就是近代史上重农的典型代表。村治派是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以《村治月刊》为阵地的研究和宣传乡村自治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从“村本政治”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保守主义的视角阐扬乡村自治思想,促进了乡村自治思潮的发展,在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以《村治月刊》作为研究对象,来剖析村治派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  本文大体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分析《村治月刊》创办的大致背景:二三十年代,由于帝国主义的殖民掠夺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造成了广大农民的破产和农村经济的衰败,一些仁人志士立志寻求一条民族独立、富国安民的救国之路而创办了《村治月刊》。而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是其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着重研究了《村治月刊》所阐明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在政治上,村治派倡导“村本政治”思想;在经济上以实现“民生主义”为目标,为了改良农业、发展农村经济,主张是建立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引导农民积极开展互助自强活动。建立农村互助合作组织,不仅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抵御各种风险,而且可以通过合作最大限度地增进经济效益;在文化上主张以中国固有文化为基础,在对传统文化的摒弃和对外来文化滤收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发展乡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是民国时期乡村自治运动最重要的教育内容。  第三部分揭示《村治月刊》所阐明思想对今天的启示:认为“村治派”的理论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其中却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内容。对今天如何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赵翼是十八世纪中国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和历史学家,拥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开阔的视野。为官时的赵翼,宦迹游踪十分偏远,称得上是“身行万里半天下”,因此对大自然的理解非常的深刻。
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为明清时期黄冈地区“家庙”与宗族建设的情况。其中,“家庙”一词取自黄冈族谱中对于宗族所修庙宇的特定性称谓,与传统意义上的家庙概念有一定的区别:传统宗
晋南地区的史前文化一脉相承,发现和经发掘的遗址众多。在已发掘的遗址中多出土有史前房屋遗存。据统计,这些房址分布于晋南地区史前文化的各个期段,总数约160余座。房址的类
1950年代中期,中美两国虽然处于敌对状态,但互不承认的双方之间却存在需要通过面对面的接触来解决的实际问题。中国大陆滞留在美的华侨、留学生与美国在中国大陆的侨民及被扣留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中亚扎吉德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中亚扎吉德运动是当地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境内外诸种思潮的影响下,对沙俄殖民统治及其所引发的社会危机而作
本文正文分成四个部分:绪言、第一章"清代新疆的燕齐土地所有制、第二章"清代新疆瓦克夫土地制度"、第三章"民地"、第四章"清代新疆天山南路土地占有关系的调整与维吾尔社会
戊戌维新时期,中国妇女形象开始发生改观,最先觉醒的一些女性小脚蹒跚地走出家门,自觉戒缠足,兴女学,走向救亡图存的前沿,融入民族振兴的潮流。  本文勾画了这一时期中国人心目中
本文通过王士禛这一个案分析,即他作为一个外地人,文人,官员,利用在扬州任推官的五年时间里,在江南的游历与交往,所写诗文,以及所取得的政绩,来看王士禛个人对江南区域文化的认同,从而
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制瓷手工业十分发达,产品主要是外销,迄今在日本、东南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等地的遗址中均有出土,是一个面向海外市场的较为特殊的制瓷手工业区域。泉州沿
德宗一朝(公元779-804年),历时二十五年之久,既是李氏王室继玄宗、高宗之后统治时间最长的时期,又是有唐一代近三百年中藩镇叛乱频仍与民族斗争异常激烈的时期。就藩镇叛乱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