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地面臭氧污染下的中国玉米生产率研究
【出 处】
: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日期】
:
2020年01期
其他文献
吕梁山区是山西省最大的红枣生产区,红枣种植面积为13.33×104hm2,占全省红枣种植面积的40%。然而,吕梁山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稀少,降雨少而集中,水土流失严重。不同植被覆盖下枣园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降雨对枣园土壤水分、养分流失的影响还缺乏系统性研究。2018-2019年以设置在山西省临县的径流小区试验为依托,通过野外观测、室内分析与模型拟合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清耕、自然生草、人工种植黑麦草、人
微生物和矿物相互作用与地质演变、元素循环和生态系统的协调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作用下矿物风化的产物是土壤中次生矿物的重要来源,同时矿物的溶解能为植物提供营养元素。从地质时间尺度上来看,研究硅酸盐矿物风化可为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的线索。前人完成的硅酸盐矿物的微生物风化作用研究往往侧重微生物的作用及其效应,或是只注重元素的溶出速率、溶出顺序等层面,对溶解的过程和次生矿物的
传统光学成像系统透过散射介质对目标成像时,探测器只能接收到散斑而无法获得目标的形态信息。针对复杂散射环境下传统光学成像的困难,科研人员提出了散斑相关成像方法:利用目标自相关和散斑自相关近似相等的特性,仅需测量单帧散斑就能获取准确的目标傅里叶振幅信息;再结合相位恢复技术恢复出目标的傅里叶相位信息,进而重构出整个目标场信息。该方法不仅可以观测到散射介质后的未知目标,而且不需要设置参考点,同时数据处理时
苏州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属于太湖流域,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比较湿润。全市总面积8488.42平方公里,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地势低平,其中平原占55%,水面占42%,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全市土地利用状况,以农业利用面积最大。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苏州市土壤包括5个土类,8个亚类,31个土属。苏州市现有耕地面积约1633平方公里,主要种植水稻、棉
因过度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质量退化和环境问题已引起多方高度重视。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是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利用沼液和秸秆替代化肥是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学方法。本研究在常州市武进区进行定点实验,在稻麦轮作系统中利用沼液和秸秆替代化肥,并依据替代量设置10个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稻麦的产量构成、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探讨沼液灌溉和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同时
燕麦是一种重要的粮、经、饲、药、草多用途作物,根据成熟后籽粒与颖壳脱离的难易,燕麦可被划分为皮燕麦与裸燕麦2种类型。籽粒皮裸性是禾本科植物中特有的性状,对种子的品质、产量及加工方式等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该性状对作物的遗传改良、起源驯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控制燕麦籽粒皮裸性状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二倍体皮燕麦(CIav2921)、裸燕麦(CIav9008)和六倍体皮燕麦(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