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言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的童年、青少年时光恰逢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贫穷、最受禁锢的时期。酸楚的儿时经历,促使莫言执笔写遍人间苦难,他的小说作品悲剧色彩浓厚,从各个层面反应出民间疾苦,充斥着对百姓生存状况的细致勾画与对人之本性的深刻揭露,以及对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历史事件的独特记录。莫言在小说创作中不断尝试另辟蹊径的艺术创作手法,在其狂放恣意的语言风格、标新立异的思想主题以及别具一格的叙述形式之下蕴藏着“拷问灵魂”的深层内涵。他试图以对悲剧的刻画实现对人类的启示与引导。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概述与本论题相关的国内目前研究现状,重点介绍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本文立意于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蕴在莫言小说中的表现形态、艺术呈现方法及其思想内涵与美学价值的分析把握。.第二部分对莫言小说悲剧意蕴的表现形态进行了整体的归纳与分类,认为莫言所描写的生命悲剧包括贫困、饥饿、畸变、死亡以及个人与种族精神价值的丧失;人性悲剧或“愚”或“恶”,包括现实世界中人们的虚伪、从众、荒谬、残忍、贪婪、自私等等;时代悲剧则涵盖人天性中的欲望与客观环境难以完全相容的矛盾,以及历史力量对普通人生活与命运的冲击。第三部分主要论述莫言小说悲剧意蕴的艺术呈现方法,对其笔下荒诞与现实、幻梦与真实杂糅交织的文学世界予以分析,以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儿童形象为着眼点,探析其作品中人物形象充满矛盾的特征及内涵,并对其笔下丰富的悲剧意象、多变的叙事方式予以研究,探求莫言所追求的“大悲悯”。第四部分以西方文学理论中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观为理论依托,对莫言小说中悲剧元素的成因进行分析,透过命运悲剧或性格悲剧的文本表层,剥丝抽茧,深入挖掘莫言小说社会悲剧的内核,从而揭示莫言坚定不移的社会悲剧观。在莫言小说的美学价值方面,着重抓住其小说的“去崇高”创作倾向与充满力量感的宣泄式抒写进行研究。本文所讨论的“去崇高”创作倾向含义与“反崇高”不同,所指向的并非对崇高的躲避和反对,而是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悲剧的悲壮及崇高感进行消解,实现作品悲剧主题的“去崇高”化尝试。这一部分还对莫言小说中的宣泄式抒写进行了研究,认为这种表达方式虽在文字表层上展现出放纵狂乱、扭曲纠结的状态,但其核心却呈现出作者对民族精神觉醒之发乎真情的深挚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