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文坛杰出的文体家与小说家,俄罗斯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于1952年发表的《洛丽塔》带给了他世界声誉。《洛丽塔》自发表之日起就被誉为继《尤利西斯》之后文体上最晦涩,语言上最戏谑的小说。和《尤利西斯》因其打破常规的形式和语言而受争议一样,《洛丽塔》也因其触犯了社会道德与伦理大忌而备受争议。《洛丽塔》至少有两个电影版本,分别出现在1962年与1997年。1962年的电影版“洛丽塔”由苏·莱恩扮演,而1997年的电影版“洛丽塔”由多米尼克·斯温扮演。除了两个电影版本的“洛丽塔”之外,“洛丽塔”的还以其他媒介中其他类型的视觉化形象。除了文献综述及结论,论文的主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二章为第一部分,就小说洛丽塔的形象而展开,第三章为第二部分。这两个部分形成了不同媒介中洛丽塔形象的对比,第一章把亨伯特的“洛丽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他“诗化记忆”中的洛丽塔,以安娜贝尔为代表;第二层是他生活中的真正意义上的“小仙女”,以正当年的多洛雷斯·黑兹为代表;第三层则是“小仙女”的回声,其指涉的人物有莫尼克,夏洛特·黑兹,瓦莱里娅,丽塔,以及怀孕后的多洛雷斯·黑兹。这些“洛丽塔”的所指都带上了亨伯特个人情感的“光晕”。多洛雷斯·黑兹是书中唯一被亨伯特直接称呼为“洛丽塔”的人,因此最具有最强烈的“光晕”。如果“洛丽塔”只能指代一人,那么此人非多洛雷斯·黑兹莫属。第二章阐述了多洛雷斯·黑兹的真实状态。她是亨伯特·亨伯特眼中最具魅惑的“洛丽塔”没错,但对于书中其他的人而言,包括对其自身而言,她只是普通小女孩一个。在她母亲夏洛特·黑兹眼里,她是个淘气包,而在她自己看来,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她还是一个追求普通人生的普通女孩。而对于克莱尔·奎尔蒂而言,多洛雷斯·黑兹与玩偶无异。第三章集中着眼于“洛丽塔”的视觉图像与原小说形象的比较,分别阐述了苏·莱恩演的“洛丽塔”、多米尼克·斯温演的“洛丽塔”,以及“伪洛丽塔”的视觉形式,并对这些“视觉化”洛丽塔出现与形成的原因、它们被简化了内涵的原因及其魅力减弱的原因做出了一定的探讨。鉴于原小说中的“洛丽塔”是不可取代的,而视觉化的“洛丽塔”可无限复制的,“洛丽塔”文学光晕的消失的现象也在第三章中展开。继续深化主体部分的比较,结论部分引入了罗伯特·尧斯有关读者“期待视野”的观点,用来解释读者对于视觉化洛丽塔的普遍反应,说明小说“洛丽塔”光晕消失的外部原因。结论部分还采用了接受理论代表人物沃尔夫冈·伊瑟尔的理论,阐释了被视觉化的小说“洛丽塔“光晕消失”的无可避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