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Chinglish to China English-An Analysis on the Possibility and Feasibility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l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正成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因此,对于英语各变体的语言、社会、文化以及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英语的国别变体之一,中国英语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研究距今已经超过30年。国内学者对于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的研究集中于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名实之争,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与翻译,两者对外语教学的影响,社会语言学以及中西方对比等方面。研究中各位学者已经发现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间存在“灰色地带”,并也认同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转化。然而,至今尚少见关于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区分标准及转化的研究。本文意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指出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分标准,探究促成中式英语向中国英语转化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可行性。最后,为中国特色的词汇的汉译英提出些许建议。   第一章对当前中国英语以及中式英语的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论文结构。第二章对前人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在此领域的研究空间。在此基础上,第三章从定义、相同点和不同点详尽比较了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在这一章节中,本文分析得出区分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关键因素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使用者的接受度。基于这个标准,第四章指出官方正式出版的英语类报刊杂志和英语本土读物一起构成了中国英语的主要来源。人们对于语言的接受度会随着多种因素而产生变化,基于此,可以得出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的转化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第四章从英语国别变体、中介语理论、跨文化交际以及语言与权力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中式英语向中国英语转化的理论可能性;并且通过上文所述的语料来源为基础的语料搜集,将词汇层面的中国英语进行分类,以此证明了中式英语向中国英语转化的可行性,而其中政治词汇和谚语最易实现转化。第五章中,在前面章节所得的结果之上,对中国特色的词汇的汉译英提出了些许建议。例如,多使用拼音来进行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   第六章总结整篇论文的成果和发现。经过整篇文章的论述,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得出以下的结论: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之间并无确切界限,区分两者最重要的因素是英语母语使用者的接受度。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的转化兼具理论上的可能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基于此本文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的汉译英提出了一些建议。此外,此章节客观分析了包括此文在内的当前中国英语研究领域内研究方法的局限,并提出对将来研究的建议。中国英语的发展是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化不断变化的,更应该放在一个长远的维度里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空间概念是许多抽象、复杂概念建构的基础,因此可以被认为是人类认知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基于空间概念的重要性,与其相关的语言表达也受到了认知语言学家的关注。之前的研究揭
汽车电子系统对当今DC/DC转换器提出了很高要求。这些DC/DC转换器必须要能够在很宽的温度和输入电压范围条件下(包括超过60V的负载突降瞬变以及至4V的冷车发动压降)精确地调节输出电压。转换器还必须能够通过在一个宽广的负载电流范围内维持高效率来最大限度地减小“始终接通”系统中的电池电量消耗。众多的48V非隔离型电信应用、40VFireWire外设以及带自动插塞式适配器的电池供电型应用亦提出了相似
作为汤婷婷的代表作之一,《女勇士》自出版以来便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从多种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阐释,其研究涉及文化认同、原型批判、后殖民主义批评等。近年来,评论界目睹
根据Li&Thompson(1976)的语言类型学观点,英语和汉语分别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类型。英语是主语突出型语言,句子的核心是主谓结构,其他成分按照语法规则围绕主谓展开。主谓结构不是
语言损耗被认为是语言习得的逆过程。与已经拥有数十年研究历史的语言习得相比,直到1980年在费城举行的语言技能损耗大会上,语言损耗才确立了在语言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自此,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