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古以来是以农业见长。近代以来,随着外来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深重,社会动荡不安。在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村,更是面临这种危难,农业生产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农村受教育问题突出。为改变这一现状,乡村建设理论家们以救济农村、改造农村为口号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实验,并推广乡村建设运动。在乡村建设运动的各项具体活动中,农村教育的改革与普及等问题引起重视,从而间接地推动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整个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自中华民国建立以来,安徽地区政局较为动荡,自然灾害频仍,经济发展所受阻力较大,表现为严重的滞后,由于历任统治者对于教育和农村建设的投入较小,造成安徽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不足,并最终导致了安徽农村地区教育明显落后于城市。虽然在此期间,各种社会团体如乡村建设运动派积极倡导对农村教育进行改革,且有部分理论家和实践者深入安徽农村地区进行实地指导,农村地区教育出现新气象。但此阶段的教育家们对安徽农村地区教育的指导只是局部的,政府方面未从制度上给予保障,故该项实践活动并未推及全省。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十年黄金建设时期,国内政治相对前期较为稳定,外部环境优良,政府对于国家各方面均积极投入建设。南京国民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各项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保障下,农村的教育问题也得到了切实关注。在得到政府的政策保障下,各社会团体和民间个人力量更加活跃于农村教育改革和普及之中。在这一时期,安徽农村地区的教育得以较好地发展,在全省各县区农村积出现了普及义务教育、民众教育和以改进生产技术为目的的农业技术教育的新发展。本文以1927-1937年安徽农村地区教育出现的新变化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政府与民间的双向互动为切入点,探究当时安徽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状况。全文分四个部分对安徽农村地区教育进行探究。第一部分,主要从安徽农村教育发展的整体出发,分析近代以来安徽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以及环境对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影响,从而揭示安徽农村教育出现的危机。第二部分,从推动力的角度包括政府的政策指导和民间力量,去探究安徽农村地区教育得以发展的原因。第三部分则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从农业技术教育、普及农民知识的民众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板块来探究安徽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概况。第四部分,对安徽农村教育推广所出现的新特点,以及在推广实行过程中的成败进行总体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