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浙江省城镇化建设历程,主要是依靠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居高不下,城镇化建设过分依赖外部资源。而“高耗能”、“高碳排”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不适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焦点将更多关注于“绿色”“健康”、“和谐”、“低碳”、“幸福”、“可持续”,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实践过程中的又一发展,更与“后碳社会”的建设理念不谋而合。如今,“新型城镇化建设”已被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不仅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也与日常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浙江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势必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后碳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推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把浙江省的城镇化建设结合“后碳社会”这一大背景进行考察,以浙江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为核心,紧紧围绕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碳排、生活碳排、建筑碳排,结合特殊性和普遍性进行论证并提出相应浙江省城镇化建设路径。文章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交待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方向,正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文献综述,包括“城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后碳”问题的研究现状、“后碳”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第二章“后碳”与“后碳社会”,主要对“后碳”“后碳社会”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后碳社会的基本内容与特征,通过“罗马城”、“英国贝丁顿零碳社区”后碳城市实践的介绍进一步深化“后碳社会”各种理念。第三章介绍浙江省城镇化建设目标。结合国家关于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回顾浙江省的城镇化历程、建设目标以及建设内容,提出浙江省基于后碳社会的城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浙江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与“碳排放”之间的密切联系。第四章以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市”为例,通过大量经济数据的采集分析,从能源消耗量、单位GDP能耗、工业总产值、交通碳排量这几个维度论证在浙江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高碳排”现状的存在。以此为前提,分析浙江省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高碳排”现状的约束性条件——能源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部合理、城市交通尾气与碳排放、城镇建筑建设与碳排放、日常生活方式与碳排放。第五章则在第四章的基础上,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后碳理念精神的指导下,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得出浙江省的城镇化建设道路必须走“后碳社会”发展路径这一主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