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片类药物因其强效镇痛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急慢性疼痛的治疗。以往认为阿片类药物的耐受只发生于长期连续用药后,后来的动物试验或临床研究发现,短期应用阿片类药物同样会导致耐受,即急性阿片耐受。阿片耐受的定义为药物的镇痛作用逐渐减低,为达到相同的镇痛效果需增加药物的剂量。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反复应用或连续输注阿片类药物可导致痛觉过敏(对伤害性刺激的疼痛反应过强)。此疼痛敏感性提高可用来解释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的降低。文献报道,单次给予吗啡即可导致较长时间的痛阈升高及迟发性痛觉过敏,当再次给予阿片类药物后就能表现为该种药物镇痛效果不佳(药物耐受)。众多临床研究也显示,阿片类药物可导致痛觉异常,包括异常性疼痛(对非伤害性刺激的痛觉反应)或痛觉过敏。如果阿片耐受和阿片类药物导致的痛觉过敏有着共同的通路,动物(或人)对阿片类药物发生耐受则可能是因为先前使用的阿片类药物导致其发生了痛觉过敏。芬太尼和吗啡是临床上常用的围术期镇痛药,研究发现,术中应用芬太尼可加重患者的术后疼痛并增加术后吗啡需求量。众多证据有力证实谷氨酸通过NMDA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敏化的发展和维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此中枢敏化是痛觉过敏、异常性疼痛及自发痛的基础。另外,NMDA受体拈抗剂可预防阿片耐受的发生。有功能的NMDA受体至少包含NR1亚基和NR2亚基(NR2A,NR2B,NR2C,NR2D)中的一种。含有不同NR2亚基的NMDA受体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因短期应用芬太尼导致急性阿片耐受的大鼠脊髓、海马和大脑皮层NMDA受体NR2A及NR2B亚基表达的改变。第一部分急性阿片耐受模型的建立目的:采用给予大鼠皮下注射芬太尼的方法建立急性阿片耐受模型,之后给予大鼠皮下注射吗啡来验证模型是否成功建立。方法:24只体重为180-2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生理盐水组(S)及芬太尼组(F)。F组大鼠给予皮下注射芬太尼30μg/kg,共4次,每两次注射之间间隔15min,S组大鼠以生理盐水代替芬太尼,C组大鼠未给药。给药前一次及给药结束后每30min一次以Von-Frey针测定各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当F组大鼠的机械痛阈恢复到给药前基础水平时,各组大鼠均给予腹腔内注射吗啡5mg/kg。随后仍每30min测定各组大鼠的机械痛阈,直至F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再次回到基础水平。对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痛阈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连续4次皮下注射芬太尼(F组)后大鼠首先表现为机械刺激缩足阈值较基础值显著升高,随后机械刺激缩足阈值降低到基础值以下,皮下注射吗啡后,吗啡的镇痛效果显著低于其它两组大鼠(S组,C组)。结论:短期应用芬太尼可导致大鼠发生急性阿片耐受。第二部分急性阿片耐受大鼠中枢神经系统NMDA受体NR2A及NR2B亚基表达的改变目的:了解急性阿片耐受大鼠脊髓、海马及大脑皮层NMDA受体NR2A及NR2B亚基表达的改变。方法:24只体重为180-20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对照组(C~*),生理盐水组(S~*)及芬太尼组(F~*)。给药方法同第一部分,当F~*组大鼠的机械痛阈首次恢复到基础值时,不给予吗啡,处死各组大鼠,取L4-L5脊髓背角,海马及大脑皮层,以Western blot方法测定NMDA受体NR2A及NR2B亚基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F~*组大鼠脊髓及海马的NR2B亚基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及S~*组大鼠,各组大鼠脊髓及海马的NR2A亚基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大鼠大脑皮层的NR2A及NR2B亚基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阿片耐受大鼠的脊髓及海马的NMDA受体NR2B亚基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含有NR2B亚基的NMDA受体在急性阿片耐受的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