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随着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房价也快速上涨,不少中低收入群体面临居住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国家建立了保障性住房制度以解决此类居民的住房问题,而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号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及居民的陆续入驻,保障性住房的商业配套问题逐步暴露,商业布局不合理、业态难以满足需要、商业规模不足或局部商业规模过大等等。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从当前保障性社区商业配套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南京市四大片区保障房的商业配套现状为例,认真调查收集商业布局、人口、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大规模保障房商业空间规划上的三个关键要素:规模、业态和布局,提出了相关规划指导原则建议:在规模上,从南京市四大片区的调查及实证分析提出了建议的人均商业面积标准,并对集中商业与社区底商的优化比例提供了建议;在业态上,保障房社区人群更加关注基础的商业业态需要,比例要高于城市一般的配置水平;在布局上,以丁家庄二期为例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理论对商业价值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物业形态的布置位置方法、不同产品的物业和社区等级对应性需求建议标准。最后,本文提出了大规模保障房社区商业空间规划设计导则要点。目前,国内在大规模保障房社区的商业配套规划研究方面存在一定的空白,希望本文的研究一方面为今后南京乃至其它地区的保障房社区的商业配套空间规划提供参考借鉴,另外一方面在促进改善今后开发的大规模保障房社区中的居住群体的生活配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