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 HFS),又称掌跖感觉丧失性红斑(palmar-plantar erythrodysesthesia),是一种与多种化疗药物相关的相对常见的皮肤反应。其中卡培他滨和脂质体阿霉素最为常见,临床报HFS的特征是各种各样的症状,轻症则手足感觉异常,发展可出现疼痛性的红斑、肿胀,严重甚至导致溃疡、出血、剧烈疼痛等,这些症状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抗肿瘤患者的工作劳动和生活质量。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它可能是用药遵从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必要时可能导致被迫减少药物强度甚至停药来缓解症状,不可避免地妨碍到了肿瘤患者的抗肿瘤疗效。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对这种常见化疗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替代方案的进一步研究是必要的。随着国内化疗副作用患者的增多,防治策略的未完善,西药可控制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在缓解肿瘤副作用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在手足综合征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化疗后配合中药口服或外治法成为了许多出现手足综合征患者的新选择。在多数国内研究中分析表明,不论是口服还是外用,中药组HFS的总有效率和缓解率明显高于非中药组,支持了中草药对缓解HFS的可行性。但对手足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并没有统一,参考各个临床试验、名家经验,发现各医家对手足综合征病机治疗的认识不尽相同。HFS的辨证分型随着各医家的阐述逐渐多样化,也说明了中医各医家对此病的中医治疗的认识具有个体性、局限性,因此,对于手足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辨证、处方用药,有必要依靠大数据的整理,以从大量的、有噪声的、随机的这些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潜在有用的信息,来分析整理现代医家的知识成果,帮助总结归纳。目的:通过整理中医药治疗手足综合征(包括手足皮肤反应)的复方,总结其中所隐含的治则治法与用药规律,并从中探索病机,为手足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研究和中成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年代为2000年1月-2020年1月所收录的对于手足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及名家经验,遵循纳入和排除标准建立手足综合征复方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所有复方进行规律探索,并分别探索外用方和内服方的用药规律、治疗原则,窥探总结病机。结果:总共纳入中文文献93篇,共纳入方剂101首,涉及147味中药,所有中药总频次931次。其中含外用方文献64篇,外用方剂65首,外用方涉及中药111味,使用频次582次。含内服方文献29篇,内服方剂36首,内服方涉及中药87味,使用频次349次。纳入的手足综合征患者所有癌种中数量最多的为结直肠癌(1227人),涉及最多的药物为卡培他滨;最高频次出现的药物为当归(68次),其次为桂枝(59次);药物功效分类最常用的为补气药、补血药、活血调经、发散风寒、清热凉血、活血止痛功效;二阶关联规则中,支持度较高的关联规则为是当归-黄芪;当归-川芎;桂枝-白芍;当归-甘草;红花-桃仁。手足综合征高频药物可聚为7类,并且总结出黄芪桂枝五物汤为治疗常用方。对比内、外用方,内服方剂补气血中药居多,外用方清热解毒和散寒通络药物使用居多。结论:根据不同医家对手足综合征的辨证及治疗总结来看,手足综合征属于本虚标实,以气血亏虚为本,热毒、寒凝、血瘀均可为标;手足综合征辨证以气血亏虚,瘀毒内结证,阳虚寒凝、热毒内壅证为主;治疗方法包括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调和营卫、温经散寒,通络止痛、清热凉血、通脉利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