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吡唑衍生物具有新颖的结构、独特的功能,使其在配位化学、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在设计与合成7种吡唑衍生物的基础上,得到了3种金属配合物,并测试了它们的荧光性能。主要内容如下: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和SN2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多种含有吡唑结构单元的有机配体:2-(3,5-二苯基吡唑)乙酸(L1),2-(3,5-二苯基吡唑)乙酰胺(L2),3,5-二甲基吡唑-3-吡啶甲酮(L3),二(3,5-二甲基吡唑)甲酮(L4),3,5-吡唑二甲酸(L5),2-(1H-吡唑-3-基)吡啶(L6),1,3-二(3,5-二甲基吡唑)-2-丙醇(L7),并采用溶液挥发法培养出配体L7的单晶,对7种配体的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并以其中的L5为原料,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合成了配合物C1[Zn(C5H4N2O4)2(H2O)2·H2O],分别以L6和L7为原料采用溶液挥发法分成了配合物C2[Cu2(C8H7N3)2Cl4],配合物C3[Cu(C13H20N4O)Br]·4H2O等3种金属配合物。采用EA、IR、TG-DTA、XRD等测试方法对7种吡唑类衍生物和3种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单晶结构测定结果表明,L7的晶体中含有两分子水,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而配合物C1的中心金属原子Zn为六配位,其几何构型为有点变形的八面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配合物C2、C3的中心金属原子Cu为五配位,其几何构型为四方锥形,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c,其中配合物C2为双核Cu结构,配合物C3为单核Cu结构。分子荧光分析结果表明,7种配体都具有荧光性质,其中配体L6荧光效应较强,配体的荧光强度按照L3→L5→L1→L4→L7→L2→L6的顺序逐渐增强;配合物C1、C2、C3同样具有较好的荧光效应,其中固体状态下的配合物C3的荧光强度较配合物C1和C2要强。研究发现,在相同配合物浓度的THF、DMF和MeOH溶液中,溶剂的极性越大,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越小;在浓度分别为0.25M、0.5M、1.0M的甲醇溶液中,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荧光性能的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运用荧光分析定量法测定了0.0625mmol/L~1mmol/L浓度范围内Zn2+、Cu2+离子的含量,发现其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关系式分别为:IC1=662.99CZn2++175.29, IC2=337.4CCu2++27.458, IC3=284.02CCu2++44.542,为配合物荧光测试法的应用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