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炔草酯是芳氧苯氧基丙酸类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含有解毒喹的炔草酯制剂用于防除小麦田禾本科杂草,部分小麦品种上使用炔草酯制剂可出现褪绿黄化药害症状。为了探究药害产生的原因,本文采用平皿法、盆栽法和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12个小麦品种对炔草酯制剂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宁麦16和淮麦23的抗氧化特性的差异。12个小麦品种对炔草酯制剂的敏感性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炔草酯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平皿法测定结果表明,宁麦16的种根及宁麦14的种芽对炔草酯的敏感性最高,抑制中浓度(IC50)为0.1386mg(a.i.)/L及1.7210mg(a.i.)/L,淮麦26、淮麦28、淮麦23、徐麦27的种根及淮麦23的种芽对其影响较小,IC50为0.7071mg(a.i.)/L-0.9818mg(a.i.)/L及343.5000mg(a.i.)/L,并且小麦的种根对炔草酯比种芽更敏感。盆栽测定法结果表明,宁麦品种药害指数较高,药害症状为退绿斑出现较早,衰老较快,叶片黄化严重且面积大,甚至心叶发白,植株变矮,长势较弱,易倒伏,药剂浓度越高,受害越重;淮麦品种药害指数较低,以退绿药害斑为主,斑块较浅且面积不大,受该药剂影响小。水培法测定结果表明,炔草酯处理后,宁麦16的地上部分生长速率受抑作用最强,与对照相比下降了76.88%-77.07%,宁麦13和扬麦15次之(48.86%-71.88%;54.85%-66.85%);扬麦15根系生长速率下降96.31%-97.18%,淮麦25和徐麦27次之(83.59%-81.00%,89.84%-93.21%);宁麦13的根冠比显著下降16.17%-18.88%,淮麦23和淮麦26次之,而宁麦16和镇麦5表现为根冠比增加,分别上升21.37%-25.55%,3.10%-4.55%。因此,对炔草酯最敏感的小麦品种为宁麦16和宁麦13,中度敏感品种为镇麦5、镇麦168、扬麦15和宁麦14,耐药品种为:淮麦23、徐麦27、淮麦26、淮麦28、淮麦0703和淮麦25。不同播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裸籽播种的小麦药害指数显著高于盖土播种小麦。药后15d,裸籽播种的宁麦16药害指数显著高于盖土播种,升高2.65倍,相同条件下,淮麦23显著上升2.09倍,说明裸播的方式降低了小麦的耐药性,加重了小麦发生的受害程度。与除草剂混用试验结果表明,和单用炔草酯(120mg/L)相比,与7.5%啶磺草胺和3%甲基二磺隆混用处理后可以使宁麦16药害指数显著下降75.52%和68.29%;与精恶唑禾草灵混用使淮麦23药害指数显著升高13倍左右。药后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炔草酯(240mg/L)相比,4%赤霉酸乳油可以显著降低宁麦16的药害指数,下降36.13%;相同药剂处理淮麦23后,炔草酯后再施0.1%三十烷醇微乳剂,其药害指数显著降低55.54%。炔草酯与解毒喹不同配比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加解毒喹的炔草酯处理相比较,加入不同比例的解毒喹均能使小麦的药害指数显著下降,120mg/L和240mg/L处理宁麦16后,下降36.55%-59.84%和8.81%-42.41%,淮麦23下降13.47%-36.73%和21.81%-51.30%;其中以炔草酯与解毒喹的配比为8:3对小麦的安全性最高,使宁麦16和淮麦23的药害指数分别显著下降42.42%-59.84%和34.02%-58.30%。以宁麦16和淮麦23为材料,测定了炔草酯处理幼苗后小麦叶片MDA和叶绿素含量、SOD、POD、GSTs活性、可溶性糖及GSH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炔草酯120mg/L处理15d后,宁麦16(敏感型品种)药害最重,MDA含量增加了56.10%,叶绿素含量下降了68.58%, SOD、OD活性分别上升130.75%、123.06%,GSH含量及GSTs活性增加32.58%、23.33%;淮麦23(耐药型品种)叶片中的MDA、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但SOD和POD活性分别增加了225.96%和62.23%,GSH含量增加46.57%,而GSTs活性没有显著变化。当药剂浓度为240mg/L时,淮麦23叶片中的GSTs活性提高了41.11%,增幅高于宁麦16。说明耐药型品种可能通过较高抗氧化能力减轻除草剂的胁迫伤害。因此,敏感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炔草酯在抗氧化特性上是有显著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