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产业是城镇化的动力,在我国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中,其发展的质量状况和发展路径均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及伴随的空间再组织高度关联。本文以制造业重镇苏州为例,探讨了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了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可能路径。论文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和对相关研究进展述评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分析的框架。提出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组织两个视角,分析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是城镇化的动力,在我国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中,其发展的质量状况和发展路径均与产业的转型升级及伴随的空间再组织高度关联。本文以制造业重镇苏州为例,探讨了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了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可能路径。论文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和对相关研究进展述评的基础上,构建了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分析的框架。提出从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组织两个视角,分析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探索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和路径。论文对苏州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了梳理,对苏州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四条产业发展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路径:促进基础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空间深度融合;构建主导产业集群,优化城镇化集聚发展空间;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创新城镇化新空间;注重产业生态化,提升城镇化空间效率。
其他文献
乡村建筑景观作为乡村聚落中重要的物质存在,与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不仅是乡村风貌的核心表现,更是乡村记忆的关键载体。但随着乡村建设发展中不断出现风貌趋同、特色流失的现象,乡村记忆产生了“破碎”与“断层”的问题,乡村“失忆”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何引导乡村建筑景观质量提升,保障乡村记忆稳定延续成为当今乡村建设中的重要现实课题。本文以苏州乡村建筑景观为研究对象,从记忆感知视角出发,对其
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内瘘血流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依从率。结果 观察组内瘘血流量为(267.45±14.80)ml/min
我国在江南传统园林空间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为全面的成果,但在跨学科视角研究园林空间相对较少;对园林空间叙事性研究较为匮乏;当代园林空间营造方式缺乏多视角参与。园林空间承载着情感,并具有叙事的属性。本文以建筑叙事学为新的视角来研究江南传统园林空间营造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建筑叙事学理论与江南传统园林营造理论进行研读并类比分析,重新建立一种园林空间分析模式,构建起一套园林空间叙事语言系统。本研究从建筑
苏州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历史遗产丰富、文化根基深厚。陈从周先生曾说过:“建筑应该属于文化范畴。”温柔的水乡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人文精神以及精湛的建造手工技艺,成就并积淀了苏州地区丰厚且发达的传统建筑文化;与之相关地,发展成为“百馆之城”的苏州,传统建筑文化为当中的博物馆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滋养,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往往是博物馆建筑设计者们的共识,而其中的传承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
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正由快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然而快速发展阶段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阻碍了发展阶段的转型,成为发展的头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我国也正在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两山理论”正是如此,推行绿色发展解决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本研究提到的“水乡地区”界定为水资源丰富的乡村地区。这是作者通过在浙江湖州、广东
士绅阶层是一个伴随着科举制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他们的社会影响力最为突出的就是明清的江南社会,特别是苏州。本文着眼于清代士绅阶层对苏州古城空间特征演变所起的影响,从士绅阶层中的家族角度出发,选择苏州具有代表性的潘氏家族作为研究对象,从家族在苏州古城空间中的发展及产生的影响,推及由众多类似士绅家族所构成的士绅阶层对古城空间的影响研究。笔者希望能从建筑学的视角出
在城市化加快的进程中,公共建筑运行能耗量占比大,在此背景下,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的理念不断深化,但对于现存数量多、节能问题明显的公路客运站建筑的节能优化研究较为缺乏。在高铁系统和私家车的冲击下,公路客运站建筑的旅客运输量逐年下降,但其在我国公共交通运输中仍会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公路客运站建筑的节能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苏州作为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其城市建设和管理居于全国前列,该地公路客运旅客量巨大,且
昆曲拥有“百戏之祖”的美誉,并在2001年入选了我国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从古至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元末明初起源于苏州开始,昆曲经历了明清两代的蓬勃发展,作为承载昆曲观演的载体空间,昆曲戏场建筑也在兴盛发展,并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目前对于昆曲戏场建筑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也缺乏系统性的梳理。本文将通过阅读史料和实地调研的方式,从建筑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角度出发,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人口不断提升,居民对于住宅的需求量也常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2021全年我国住宅销售面积已经达到17.9亿平方米,大批量的住宅建设为工业化的装配式建造模式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也为装配式室内装修带来了广阔的市场。住宅装配式内装作为全新的建造技术,因其建造速度快、人力成本低且建造过程低碳、环保的特点,在“双碳”背景下被快速推广应用。随着建筑信息化技术的迭代,其在建筑工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支撑条件,人类的发展史始终伴随着对土地的改造利用。而伴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城镇化的飞速蔓延,我们对土地的索取越来越多,急剧变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日益增长的开发利用强度,对土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当前我国正面临高质量发展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导向,这也对区域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基于此,本文以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为视角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