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山东省2009年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时间特征分布,地区特征分布,为该地区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2.在SasTScan软件中,利用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探测手足口病暴发聚集,通过对基线长度、扫描窗口大小、预警信号发出个数的设定,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参数的预警效能分析检验,筛选预警效果最好的参数组合方案,,为该地区建立最优的探测方法,同时为其他地区手足口病流行暴发的早期预警提供方法学支撑。方法:收集山东省2009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的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真实暴发事件信息,建立病例信息数据库。以山东省青岛市手足口病病例数据为例,采用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利用不同时空参数以及数据预处理对该市2009年6月手足口病病例数据逐日模拟预警探测,利用灵敏度、探测时间间隔和阳性预测值评价时空扫描窗口参数、基线以及控制最多发出预警个数下4种参数不同设定值的24种预警效果。结果:1.青岛市2009年全年手足口病发病病例15323例,发病率为23.30%。发病高峰集中在4-8月,7月达到高峰,发病呈单峰。青岛市12个县的发病情况各不同。发病率前三位的是即墨市、李沧区、莱西市,发病率分别为36.91/万、34.82/万、34.14/万。发病病例前三位的是即墨市、平度区、莱西市,发病例数分别为3318、2549、1968。2.24种预警不同参数组合下的预警方法分析结果显示事件扫描窗口为3天、空间窗口为5%风险总人口、基线长度为21天(即纳入最近21包含预警当天的病例数据)、控制每次预警最多发出3个预警信号数是探测青岛市手足口病暴发聚集最优的参数。3.时间扫描窗口影响分析:时间窗口为3天和5天所对应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探测时间间隔做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阳性预测值(t=2.641,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灵敏度(t=0.167,P=0.869)和探测时间间隔(t=1.568,P=0.126)无差异统计学意义,时间窗口为3天所对应的阳性预测值大于时间窗口为5天的阳性预测值。4.空间扫描窗口影响力分析:通过对空间扫描窗口设定分别为3%、5%风险总人口所对应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探测时间间隔做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三个评价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基线长度影响力分析:纳入最近14天和21天包含预警当天病例数据作为基线所对应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探测时间间隔做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阳性预测值(t=9.86,P<0.001)、灵敏度(t=8.70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探测时间间隔差异无显著统计性。纳入基线越长,阳性预测值、灵敏度越高。6.控制每天发出最多预警信号数的分析:控制每次预警发出信号数分别为1、2、3所对应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探测时间间隔做配伍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阳性预测值(F=40.050,p<0.001)、灵敏度(F=40.351,p<0.001)和探测时间间隔(F=26.538,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性。每次预警发出预警信号与阳性预测值成反比,与灵敏度和探测时间间隔成正比。结论:1.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青岛市手足口病发病地区分布广泛。发病时间主要集中4-8月,全年发病呈单高峰,手足口病病例4月开始急剧增加,7月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传播速度极快,传染性强以及波及范围广。2.采用前瞻性时空扫描统计量进行手足口病暴发预警时,具有最优的参数。不同传染病在同一地区或者相同传染病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最优参数,应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最优预警参数,以达到早期预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