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梭的“良知”概念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梭的思想是复杂而丰富的,因而他也饱受误读。从伏尔泰到罗素,卢梭的形象总是带有某种反对现代文明、反理性主义的倾向。然而,按照卡西尔的解读,卢梭的本意是通过批判风化而寻找道德,并且正是这一点打动了康德,他认为卢梭关于自然状态的理论不是关于事实的,而是关于应当的,正是在自然里,存在着社会道德秩序的原则和基础。自然是卢梭思想的最高参照系。人的自然出于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即对其存在的保持。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卢梭给“存在的保持”赋予了更远大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指保存人的肉体生命,而且是指自然本身(或上帝)对于其中的被造物的保存。因而,对这一自然目的的遵循通过人对自然为了保存被造物而设定的秩序的理解和服从。然而,对于卢梭,这种理解和服从也并不全部通过理性,而是主要地通过情感。这一情感就是良知。良知是人天性具足的情感,但是也要通过教育去除偏见才能显明。在《爱弥儿》中,良知的基础有两方面:情感和理智。通过自爱向同情的教育培养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固有情感,通过理性的启蒙证明了良知具备把握自然秩序的可靠性。因此良知是通过情感对上帝创造的自然秩序的把握,在此意义上,良知是人的自然的实现。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