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亚洲国家,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一直被全世界所关注,从2003年黄亚生提出的“龙象之争”到2015年印度的经济增速首次超越中国,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比较已经成为理论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中国和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两个国家社会中的收入不平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两个国家尝试对金融业大做文章,但这一举措是否可以缓解收入不平等现象?中国和印度谁的效果更加理想?因此,验证两个国家的金融发展是否可以缓解其收入不平等,以及进一步比较二者的金融发展策略谁更有效不仅可以丰富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比较的理论,还可以为中国和印度在金融发展和收入不平等相关政策建议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提供崭新的视角。根据对以往比较金融发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理论梳理,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即中印两国之间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国家的经济、教育、政府购买以及制度和文化等初始条件的不同以及各变量之间关系的不同,而这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之间呈“倒U型”关系。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对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教育、政府购买以及制度和文化在内的初始条件进行比较。由于SWIID数据库中有关印度收入不平等的数据只统计到2012年,1992年以前的数据存在大面积缺失,为保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平衡性,故以中国和印度1992至2012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分位数回归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其进行验证。实证结果验证了之前提出的理论假设。首先,中国和印度的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效果和程度上存在差异;其次,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呈“倒U型”特征;再次,造成中国和印度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存在差异的途径有两个,其一是两国经济、教育、政府购买等初始条件的不同,其二是作用机制不同,即两国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会受到经济增长对收入不平等作用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结果;最后,教育、通货膨胀和失业对收入不平等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贸易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呈现负向的减小作用。基于此,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优化金融结构,在进一步推动银行业发展的同时提升证券业在融资渠道中的比重,并加强其监管力度;其次,实行教育公平化,促进社会中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角度出发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提升国内品牌在世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