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环境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提供良性的生存环境是农村社会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由于农村在市场经济中的劣势地位和城乡二元体制原因,农村环境保护不仅相当落后而且缺乏应有的重视,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显苍白。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问题诊断构建农村环境保护机制,并提出具体的政策设计,有效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probit模型分析方法探索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首先,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认为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没有脱离国外主流环保理论和城市环保的窠臼,从基本出发点到问题诊断,再到具体对策都缺乏农村环境的针对性,容易出现偏差;同时,缺乏具体的投入途径和解决对策;另外在环境保护中忽视微观主体的行为学特征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影响。其次,通过农民和政府主体行为的描述性分析发现,农村和政府都没有完全认识到农村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农民没有深刻理解农村环境问题与自身的关联性,对环境问题的理解仅限于“政府要求的强制性”;农村环境保护中约束力极弱;农村基层环保相关组织涣散,甚至有空白迹象;农村环保缺乏制度化的常态手段,面临环境问题时常无从入手;另外,存在农民和政府都有对对方期待过高推卸自身责任而归责不清的问题。最后,通过probit模型研究发现,现阶段农民不太可能自己的经济支出行为进行农村环保;农民的年龄、文化水平、地区因素与环保有显著关系;政府面临环保执行不力的难题。基于这些研究,文章认为农村环保保护需要构建制度化机制,并提出了机制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应坚持的原则。具体来说,农村环保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构建农村环保的动力机制,主要是诱发农民对有效环境需求而产生环保源动力,同时农村环保纳入政府考核体系;②构建农村环保的供需机制。确定农民、政府的“双需求,双供给”关系,确立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地位;③构建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机制。逐步完成“农村环境保护”向“农村生活环境保护”转化,强调环保与人之间的关系;区别宣传对象,并采用“感染式、体验式”的宣传手段;④构建农村环境保护的约束机制。培养农村传统文化中的家园乡土观,引导农民环保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强调农民间的互动约束,而法律约束作为威慑和底线。⑤构建农村环保的危机管理机制,防范可能的环境危机。⑥构建农村环保的保障机制,从投资的经济力量,人员,组织体系,监督等方面进行保障。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政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