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参考标准,评价Brilliance3D-iCTA诊断脑供血动脉狭窄及血管侧枝代偿存在的价值。 方法:收集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26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同时行3D-iCTA与DSA检查的病例。 1.以DSA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再以诊断脑供血动脉的狭窄率为30%、70%为界,探讨3D-iCTA诊断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外段)及颅内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对比3D-iCTA与DSA在脑供血动脉狭窄检出率中是否有统计学差别。以DSA检查的结果为因变量,3D-iCTA检查结果为自变量,进行逻辑回归分析。 2.以DSA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对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形成的侧枝代偿形态学分析,评价3D-iCTA在脑供血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后形成的侧枝代偿的诊断价值。 结果: 1.DSA检查的(26例)52支颈内动脉(颅外段)不同狭窄支数统计结果为:未见狭窄的占61.5%(32/52),完全闭塞占3.9%(2/52),狭窄而非闭塞占36.5%(19/52)。3D-iCTA检查与DSA完全一致的共48支,占92.3%;狭窄水平与DSA检查结果对比偏低的为4支,占7.7%。以DSA检查结果为参考指标,3D-iCTA诊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率≥30%及≥70%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21%和98.2%;再以DSA检查结果为因变量,3D-iCTA检查结果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回归分析显示:在评价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率方面,3D-iCTA与DSA的检查结果表现为正相关性,R=0.92,p<0.01;3D-iCTA与DSA在检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检查率中显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DSA检查的(26例)52支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结果为:未见狭窄占61.2%(32/52),完全闭塞占9.6%(5/52),狭窄而非闭塞占30.8%(16/52)。3D-iCTA检查与DSA完全一致的共47支,占90.4%;狭窄水平与DSA检查结果对比偏高的为3支,占5.8%,而偏低的为2支,占3.9%。再以DSA检查结果为因变量,3D-iCTA检查结果为自变量,进行统计回归分析显示:在评价椎动脉(颅外段)狭窄率方面,3D-iCTA与DSA检查结果表现为正相关性,R=0.81,p<0.01;3D-iCTA与DSA在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检出率中显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DSA检查的(26例)276支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为:未见狭窄占89.1%(246/276),完全闭塞占2.9%(8/276),狭窄而非闭塞占8.0%(22/276)。3D-iCTA检查与DSA完全一致的为261支,占94.6%;狭窄水平与DSA检查结果对比偏高的为12支,占4.4%,而偏低的为3支,占1.1%。再以DSA的检查结果为因变量,3D-iCTA的检查结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显示:在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方面,3D-iCTA与DSA检查结果表现为正相关性,R=0.75,p<0.01;3D-i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中显示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4.3D-iCTA与DSA在观察脑供血动脉侧枝代偿的方面,前者发现有20处侧枝循环代偿,后者发现有26处侧枝循环代偿,3D-iCTA能够基本观察颅内动脉血管之间的侧枝循环代偿情况,然而3D-iCTA对颅外血管向颅内血管、颅外血管之间的血管侧枝代偿的诊断较差,而DSA可以准确的反应侧枝血管代偿的情况。 结论: 1.3D-iCTA与DSA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颅外段)狭窄检出率上无统计学差别。因此,可以认为3D-iCTA基本上可以代替DSA进行脑供血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术前诊断。 2.3D-i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上无统计学差别。3D-iCTA对颅内动脉狭窄率≥30%的狭窄敏感性较高,可以早期监控颅内大动脉血管狭窄病变的情况。 3.3D-iCTA与DSA在观察脑供血动脉侧枝代偿的方面差别仍然较大,3D-iCTA不能充分反应颅外血管向颅内血管、颅外血管之间的侧枝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