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属鳞翅目Lepidoptera,灯蛾科Arctiidae,为国际国内植物检疫对象。美国白蛾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危害期长、传播途径广。为深入研究该虫的低温生态学,预测来年虫口密度及其种群变化规律,本文对其越冬蛹进行了抗寒性研究。1越冬蛹过冷却点美国白蛾越冬蛹从11月份到翌年3月份的过冷却点分别为-20.38℃、-26.42℃、-25.63℃、-27.07℃、-22.99℃。过冷却点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一致,但相对于环境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2越冬蛹体内含水量的变化采用60℃恒温烘干法测定越冬蛹体内水分含量。从11月份到翌年3月份,虫体含水率分别为:67.03%、65.07%、40.79%、30.76%、45.95%。表明在越冬期间,越冬蛹体内含水量与当月的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呈正相关。3越冬蛹体内脂肪含量变化从越冬初期进入越冬期后,体内游离脂肪含量由越冬前的29.52 %降低到越冬期的17.25 % ,越冬期后,游离脂肪的含量上升到28.75 % ;结合脂肪则相反,由越冬初期的12.81%上升到越冬期的18.23% ,越冬期后又下降到9.64%。4越冬蛹体内甘油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越冬蛹内甘油的含量对美国白蛾越冬蛹的抗寒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从越冬初期进入越冬期,越冬蛹体内甘油含量由10月份的3.74 mg/ml增加到12月份的9.79 mg/ml,增加了161.77%;越冬蛹虫体蛋白质含量由10月份的55.48%下降到12月份的49.64%;而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由10月份的0.3958 mg/ml上升到12月份的5.0848 mg/ml,增加118.47%。5越冬蛹体内氨基酸含量变化血淋巴中的丙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4种氨基酸含量随着越冬期的到来而升高,随着越冬结束而降低,越冬前期到越冬期,分别增加了158.46 %、382.33 %、7.00 %、6.12 %。越冬后期含量分别减少了54.17 %、1.15 %、5.61 %、13.46 %。虫体中丙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含量变化也符合这一趋势。6越冬蛹体内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从越冬初期到越冬期虫体内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有所上升,其中海藻糖、果糖、山梨醇、甘露醇、乳糖的含量增加明显,分别上升了63.51 %、176.67 %、62.83 %、46.84 %、334.11 %。血淋巴中的小分子碳水化合物从越冬初期到越冬期海藻糖、果糖、甘露醇、山梨醇分别比越冬初期增加了140.10 %、252.14 %、125.23 %、275.69 %,海藻糖、果糖、甘露醇、山梨醇是重要的抗寒物质。7越冬蛹抗寒物质系统的确定根据越冬期间的生化物质的变化规律认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海藻糖、甘露醇、山梨醇、果糖)-氨基酸(丙氨酸,赖氨酸)-甘油-蛋白质”组成美国白蛾越冬蛹的抗寒物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