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创立了以心为宗的道德哲学体系,其包含先验哲学、工夫论、政治哲学三部分。心普遍地发生于人身,是一个贯穿先验与经验,超越历史与社会现实的道德哲学根本尺度。在道德形上学层面,心是一个难寻其迹,难觅其踪的先验价值尺度,其含仁、义、礼、智四种具体刻度,即价值标准。孟子通过明心为人构筑了最安逸的居所,也为人类未来的生活指明了方向。性是衔接价值与现象的中介,心通过性的形式在经验世界显示为善的现象。在经验世界中,修心就是要“求其放心”,重新追回人人本有,人人本尊的这一道德尺度。其具体方法简便易行,关键在于一个“诚”字。具体而言,心学工夫论有具体的层次。孟子通过道德源发情境的阐明,达成了先验哲学与工夫论的初步沟通;人通过“先立其大”、“存心”、“扩心”等一系列工夫,可以追复本心,达到圣人境界。这样,孟子就在原理上与实践上完成了先验哲学与工夫论的完美统一。不仅如此,孟子以心代圣,根据仁义礼智的内含提出相应的具体政治措施,合理地解决了圣王不出造成的王道危机,达成了先验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