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原以自身的不幸为代价换来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幸,那就是屈原赋的出现。毫无疑问,屈原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屈原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恒久的美学价值,值得我们去读解,去探究。本文所做的,也正是这方面的一次尝试。明白地说来,也就是对屈原赋作一次尽量全面而深刻的美学解读,以期有所收益。 前面的引言,主要是略说写作本文的指导思想。最后的结束语,主要用来总结全文,并简略地指出文中可供参阅的一些地方。 除了引言和结束语外,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联系巫风文化和屈原的不幸身世,分析说明屈原赋产生的因由。这一部分的论述,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巫风文化盛行于南楚,它和浪漫主义创作多有内在的相通之处,它对楚国浪漫主义创作有着内在的促动作用。二者的相通之处主要有:都离不开形象思维,离不开想象与虚构;都包含着求取自由的精神;活动中皆不乏热情和激情:皆追求奇幻。(二)屈原生逢危乱之世,自己又惨遭不幸,内心怨愤如海。情不能自己,“发愤以抒情”,于是伟大的作品就诞生了。这里还使用了比较论述的方法。 第二部分,从文本层面去解读屈原赋,采撷文本之美。屈原赋的文本艺术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这一部分又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赏析:(一)语言方面。先讲词汇。屈原赋词汇总的特色是富赡多姿,辞采流溢。其次是各式各样的修辞,主要包括比喻、起兴、夸张、借代、对偶、反复等。其中重点是比喻、夸张和对偶。再次说的是句式。屈原赋句式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的杂言句式。最后说的是屈原赋在节奏和韵律方面的一些审美特性。(二)意象与意境。先讲对意象与意境的理解,然后再赏析屈原赋中意象与意境的艺术特色。屈原赋中的意象与意境,皆十分丰富,可谓是多姿多彩,比照生辉。屈原赋卓越的艺术水平,于此可见一斑。 第三部分,是对屈原赋进行审美透视,以发掘屈原赋内含的美。这一部分也是又从两个大的方面去说:(一)作品中都蕴含着哪些类型或哪些形态的美。这里面讲的美的形态或类型主要有崇高美、悲情美、悲壮美、优美、壮美、肖像美、自然美等。崇高美,主要是联系朗加纳斯的《论崇高》去进行赏析,说明屈原赋是崇高的,是屈原伟大心灵的回声。悲情美与悲壮美是相对于屈原的悲剧而言的。这两种美,主要体现于《离骚》和《九章》之中。优美与壮美,相当于传统美学中所说的“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前者以 《九歌》体现得最为明显,后者可以《国荡》等篇为代表。肖像美在屈原赋中的体现,一是体现在抒情主人公身上,一是体现于美人身上。自然美于屈赋中也颇是丰富,主要体现于对楚地自然风光、自然景物的描写之中。(二)在审美倾向方面,屈原赋以奇为美。以奇为美,直接体现于屈原赋篇章之中,从后人对屈原赋的评论中亦可见出。屈原以奇为美,可能与下面三个方面有关:巫风文化的熏陶;楚地奇异自然风物的影响:诗人具有与众迥异的思想个性。 第四部分,透过屈原赋,找寻屈原的美学思想。屈原的美学思想主要有:(一)“美”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美,而且包括人在品质、德行、人格等方面的美好。(二)美善统一,即传统美学中所说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要两者兼具,和谐统一。(三)“发愤以抒情”,揭示了浪漫主义创作中的心理机制,确立了情感与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四)以奇为美,是屈原最突出的审美倾向。这一审美倾向,对于文学的创新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