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胀预期一直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胀预期直接影响微观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特别是债务融资决策。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研究通胀预期对企业的银行贷款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尝试探讨通胀预期影响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机制。首先,论文从理论上分析通胀预期影响企业银行贷款的两个可能理论机制,存货成本和实际利率。分析认为,通胀预期影响企业的存货成本预期,影响其存货增持预期,影响其融资需求,进而影响其银行贷款;通胀预期影响企业的实际贷款成本预期,进而影响其银行贷款。其次,论文选取2006-2016年沪深A股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基本思路是:(1)采用附加前瞻性变量(实际通胀率、M2增长率、GDP产出缺口)的VAR模型,估计得到PPI通胀预期和CPI通胀预期,分别对应生产领域通胀预期和一般性通胀预期。(2)分别进行企业的银行贷款增额关于CPI通胀预期和PPI通胀预期的面板回归分析,实证发现,PPI通胀预期显著影响企业的银行贷款,如银行贷款增额对滞后一期PPI通胀预期的回归系数为0.014,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但是,实证证据未能说明CPI通胀预期影响企业的银行贷款。因此,实证说明存货成本机制的可能成立,但不足以说明实际利率机制的成立。最后,论文采用中介效应的三阶段检验方法进一步验证存货成本机制。论文选取存货持有水平为中介机制变量,实证发现,PPI通胀预期显著影响存货持有水平变动,且存货持有水平变动显著影响企业的银行贷款。在控制了企业规模、抵押能力、非债务税盾、盈利能力等因素后结论仍然成立。选取银行贷款不同测度进行稳健检验,结论一致。综合而言,通胀预期通过存货成本机制显著影响企业的银行贷款。通胀预期系数显著为正,意味着当企业预期通货膨胀将上升,考虑到未来存货成本上升,倾向于提前向银行借款进行囤货以规避原材料价格风险。论文的主要贡献是,对通胀预期影响企业银行贷款融资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直接实证证据,特别是“存货成本”机制。论文对通胀预期与企业微观行为的研究文献有一定的边际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