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处于社会和经济急骤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长期执政的历史任务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体系化的社会政策供给和新型社会管理模式为依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创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具备的重大而持久的正向作用。社会保障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创造社会凝聚力,从而确保社会和睦和社会包容的根本手段。通过回溯社会保障发展演进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存在理念上的契合,它是政府社会政策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科学管理下的社会保障完全可以通过提供社会保障服务,连同日益发展的经济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实现可持续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推进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社会保险服务模式的创新,尽快建立健全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保险服务体系的任务重要而紧迫。本文以社会保险服务体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透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内涵、构建路径的基础之上,首先对我国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国内外此类问题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汲取,以现阶段社会保险服务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重点阐明建立一套人性化程度高、方便快捷、管理高效、自我保护能力强的社会保险服务体系与“参保人员”满意度以及社会和谐程度的逻辑关系,并利用和谐管理模型对“理想体系”的运作状态进行和谐度的整体考量。以和谐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为理论支撑,提出新型社会保险服务体系模型的构建理念、指导原则、整体架构以及实施方案。最后从理论的高度审视当前社会保险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对服务体系自身运作的评价、监管及保护,促进服务体系运作效果的外部措施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旨在为决策人员提供有力的研究基础及理论与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