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大气CO2等温室气体的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科学热点,长期以来,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被广泛利用,被认为是温室气体增加的重要来源,而水力发电被认为是清洁能源而得到大力推广,然而近年来,却因温室气体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我国水库众多,受世界瞩目的当属三峡水库,对于三峡库区包括温室气体在内的生态环境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因此,对库区及河流展开研究,明确大气CO2等温室气体的各种来源和贡献是很重要的研究内容。本研究于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选取三峡库区支流库湾-朱衣河为研究对象,分四季选取典型代表月对朱衣河定点分层采集水样进行水化学参数(氮、磷、硅、溶解性有机碳、水温、pH、碱度、C02通量等)的监测,并分析水体碳酸盐平衡变化以及水体中C02的时空分布,探究引起水体无机碳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三峡水库对库区支流水-气界面碳交换过程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1)受干支流水团交换以及流域污染状况的影响,氮、硅营养盐含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整年总氮以及硝氮含量都高于世界河流平均水平。且朱衣河营养盐浓度有季节性变化,总氮、硝氮和磷营养盐含量在春季相对较高,秋季较低。(2)朱衣河碳酸盐平衡变化主要随着水体CO2的变化而变化,在水体表现为CO2"汇"期间,平衡向左偏移,重碳酸根最大偏移量达到6.25mmol/L;在水体为CO2的"源"期,平衡向右偏移。碳酸盐平衡还受流域降雨影响,特别是降雨带来的流域氨氮污染影响水体[H+]浓度,影响到朱衣河碳酸盐平衡偏移。(3)朱衣河水体CO2主要来自水体生物好氧呼吸、底泥释放以及低水位状态下的地下水补给,水体无机碳消耗主要是藻类光合作用。朱衣河口与上段水体p(C02)变化规律不一样,河口整年表现为C02的"源"区,p(CO2)最低为31.0Pa,最高为185.5Pa,月平均CO2通量估计为0.269~2.216mmol/(m2.h);上段水体在春、夏季由于0-5m处水温分层现象,影响深层水及底泥释放的CO2向上传输,而且表层藻类的光合作用剧烈,表现为CO2"汇"区,表层p(CO2)为5.14~39.26Pa,深层水为31.94~268.65Pa。冬季,水温下降以及不分层状态加速了底泥释放,整体表现为C02"源"区,水体p(CO2)变化为35.36~231.42P。朱衣河上段水体整年的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很低,月平均交换通量大概为0.058mmol/(m2·h)。相比于天然河流,朱衣河整体水-气界面C02的交换通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河流及湖泊通量,属于C02弱"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