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遵义市城市不同人群贫血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982名遵义市城区社区常住居民,用统-的标准面对面入户询问获得居民的基本信息,对其膳食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居民的饮食习惯、贫血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检测982例血红蛋白浓度,了解居民贫血总患病率,男女患病率。分析不同年龄组、同年龄组不同性别贫血流行状况和血红蛋白有无差异。2.根据设计好的调查表,对居民进行一些日常食物进食频率调查,研究肉类、绿色蔬菜、动物血进食频率不同居民的贫血患病率有无差异。并分析贫血与进食肉类、绿色蔬菜、动物血膳食因素方面进行关联性分析。3.对≥18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有关贫血知识知晓率和膳食习惯的调查,了解遵义市居民对预防贫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1.遵义市城镇居民贫血总粗患病为11.1%,标化率为11.3%。男性、女性粗患病率分别为4.9%、15.8%,标化率分别为4.6%、15.4%,男女粗患率、标患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按照年龄分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最高,7岁~17岁组患病率最低;女性组18~59岁患病率最高(P<0.05);男性组60-岁患病率较高(P<0.05);18岁~59岁中,女性贫血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18岁~49岁中孕妇和乳母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妇女。2.男性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女性。不同的年龄组分层有显著差异(P<0.01),7岁以下年龄组血红蛋白含量最低,18~59岁年龄组最高。3.居民肉类进食每周<7次、新鲜绿色蔬菜每周<7次、动物血每周<1次的贫血患病率分别高于肉类进食每周≥7次、新鲜绿色蔬菜每周≥7次、动物血每周≥1次的患病率(P<0.001、P<0.05、P<0.001)。进食肉类,绿色蔬菜、和动物血的次数与患贫血的相对风险分析结果显示OR值分别是分别是4.585、2.009、4.686。4.贫血的发生与每周进食肉类、绿色蔬菜、动物血次数的膳食方式有关联(P<0.001、P<0.05、P<0.001),列联系数分别是0.227、0.081、0.230。5.贫血有关知识了解结果显示,完全不了解占89.7%,了解占10.3%;对贫血的预防措施了解显示,对铁锅能预防贫血了解的占71.5%;对红肉能预防贫血了解的占29.1%;对补充铁剂+维生素C能预防的占23.1%;对含铁高的食物了解的占39.9%;平衡膳食能预防贫血的占86.4%;多吃绿色蔬菜能预防贫血的了解的占72.2%;对多吃黄色水果蔬菜能预防贫血的占28.7%;食物中添加铁营养素能预防贫血的占86.6%;居民对铁锅能预防贫血、平衡膳食、含铁高的食物能预防贫血和食物中添加铁营养素能预防贫血了解率较高外,其它知识的了解率低于30%。结论:1.遵义市城市居民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呈一般流行,60岁以上老年人和18岁~59岁女性居民是贫血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孕妇和乳母,是遵义市今后防治的重点。2.居民肉类进食每周<7次、新鲜绿色蔬菜每周<7次、动物血每周<1次是贫血的危险因素;肉类进食每周≥7次、新鲜绿色蔬菜每周≥7次、动物血每周≥1次是贫血的保护因素。3.遵义市城市居民贫血有关知识知晓率不高,须加强普及预防贫血知识,注重防治高危人群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