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区域主义的研究对象和行为主体是区域本体。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导与欠发达经济体进行跨区域合作的新区域主义打破了区域的传统地理界限,实现了跨区域连接。东亚区域整合经历了东亚新区域主义的发展历程,并逐步进入摆脱对外部发达经济体依赖,重新强调内部协调、连接的东亚开放区域主义阶段。东亚开放区域主义承认区域内次区域机制的存在以及区域外国家参与的重要作用,具有对内包容、对外开放的特点。东北亚和东南亚两个次区域的结构特征和内在联系可以用葫芦模型加以解释。从空间(地理)和时间(历史)两个维度来看,由东北亚和东南亚构成的东亚区域具有整体的不可分割性,东南亚次区域在发展中又衍生出了次区域认同并进一步发展为东盟共同体这一次区域实体。目前,两个次区域的制度化合作通过“10+3”机制、三个“10+1”机制以及澜湄合作等小区域合作机制这三个层级开展,并在安全、贸易、人文等具体领域进行对接。本文认为东南亚次区域的理性发展路径是基于东北亚与东南亚的制度连接建设东盟共同体,东盟共同体是未来东亚共同体的一部分,东亚区域的整体性是东南亚次区域独立性的前提,东北亚是东南亚的政策优先方向。大国对抗性的势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将会破坏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而绝对的大国平衡也不利于东亚的区域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