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肠动力功能是消化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其正常与否与中枢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胃肠激素、胃肠电节律等密切相关。患者以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胃肠动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早期使用药物恢复胃肠道功能对疾病的恢复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目前,研究发现造成胃肠动力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促进胃肠动力的西药靶点明确但副作用明显,中医药治疗所获得的良好且明确的疗效,引起现代医学的广泛关注。现代医学对胃肠消化运动的认识与中医脾胃升降纳运的理论相近。其运动的动力与脾胃气机升降运动理论具有相似性,中医学将胃肠动力障碍所表现的症状归属于“痞满”范畴。认为:痞满的发生与脾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直接相关,与小肠的受盛化物及大肠的传导等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而中西医学对FD病因认识的相似与相关之处,为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提示了科学假说与思路。目前,有关芳香醒脾药物和理气和中药物对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己多有报道。但芳香醒脾法与理气和中法配伍组合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特别是药物配伍剂量与比例变化对胃肠动力学的效学研究尚鲜见报道。中医学认为:脾胃运化失调的发生,气机升降失司是其主要病变机制。治当以健运脾胃为总治则。其中,依其正邪的盛衰与病机的交错,常将芳香醒脾、理气、燥湿、补气、行气······等治法配伍应用。前期围绕芳香药物对胃肠动力影响的药理学研究表明,芳香类中药对发病机制各异的肠粘膜损伤具有非特异性保护作用,可不同程度增加胃粘膜血流、兴奋肠管蠕动,使胃场推进运动加快。陈皮、木香、厚朴为理气代表药,对胃肠平滑肌药效学研究证实:该类药物时胃肠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促进胃排空,兴奋肠运动:亦可明显抑制大鼠离体小肠纵行肌条收缩波平均振幅。其对肖化道的影响与机能状态有关。泩重组方中药物间合理的配伍组合昌中医学用药的特点,及方剂的核心。中医学对痞满证的治疗,与现代学的区别在于,主要采用复方,通过君臣佐使多治法组合,以完成对胃肠动力的协同促进与拮抗的多靶点调整作用。因此,通过拆解处方,探讨不同治法间的协同作用,是揭示复方作用机制的关键。本课题首选芳香醒脾法与理气和中法的配伍组合。以藿香、陈皮为代表药物,采用离体与在体研究模式,旨在探讨芳香醒脾与理气和中法及其配伍组合对FD模型大鼠胃肠运动障碍的干预作用、协同干预作用机理,及藿香、陈皮在协同作用中的最优化配比。方法1采用肢体缺血一再灌注模型模拟FD,设立藿香、陈皮单品水煎剂及相同剂量合煎剂和不同配比合煎剂观察组。2制备FD大鼠离体胃平滑肌纵行肌条,通过观察大鼠胃平滑肌条收缩波平均振幅的变化,探讨藿香与陈皮单煎、相同剂量合煎剂对FD胃平滑肌收缩运动的干预作用和协同干预作用机制。3采用碳木推进法,通过观测大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的变化,分析比较芳香醒脾与理气和中法相同药物配伍下比例,在干预FD胃肠运动中药效作用的异同,及藿香与陈皮协同调整胃肠动力最优化配伍比例。4采用放射免疫学技术,拟通过观测FD大鼠血中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变化,从胃肠激素靶点求证,藿香与陈皮配伍组合最优化配伍比例。进而阐释藿香与陈皮配伍组合,参与FD胃肠动力调节,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机制。结果1采用肢体一再灌注(LIR)模型成功再现应激状态下胃肠动力障僻(FD)。FD大鼠缺血3h,再灌注12h后,胃平滑肌上收缩波平均振幅明显下降(P<0.05),胃窦组织病理学可见,胃粘膜下层纵行或不规则的皱襞排列不整齐。2藿香与陈皮不同剂量单煎剂与相同剂量合煎剂均可显著增加大鼠胃平滑肌纵行肌条收缩波平均振幅(P<0.05),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其中,以藿香高剂量(100mg/ml)、陈皮中、低剂量(50mg/ml,25mg/ml)、藿香+陈皮相同低剂量合煎剂(12.5+12.5mg/ml)作用最优3不同配伍比例合煎剂可有效协同干预FD胃肠推进及胃泌素分泌水平。作用显效性依次为,藿香十陈皮(0.4+0.3)g/ml>藿香+陈皮(0.4十0.2)g/m>香+陈皮(0.3+0.3)g/ml剂量组合。藿香+陈皮(0.3+0.2)g/ml剂量组合对FD胃肠运动无干预效应。结论藿香、陈皮单煎水提液通过增强FD大鼠胃平滑肌纵行肌条的收缩振幅,促进肖半滑肌收缩。其中,藿香高剂量、陈皮中、低剂量作用最为娃著;相同剂量合煎剂则以低剂量组干预FD所致冒平滑肌驰张作用最优。由此提示:藿香+陈皮对胃平滑肌正向调整作用具有良好的协同性:藿香与陈皮合煎剂增强胃肠推进作用,与参与胃肠激素调节密切相关。藿香与陈皮不同配伍比例是影响协同作用发挥的关键因素。证实:芳香醒脾与理气和中法叠加应用,最佳用量比例为4:3,4:2。芳香药物用量>理气药物用量,协同作用增强,反之协同作用减弱,甚至拮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