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5年以前,基督教在四川的传教活动进展顺利。但随着20年代一系列具有“民族国家”性质的事件连续发生,四川基督教越来越多地卷入了“冲击”的漩涡。尽管地处内陆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防区制政治体制部分地防止了外来力量渗入四川,但四川依然不能成为真正的“异乡”,远离20年代民族主义的影响。非基督教运动、五卅惨案、万县事件、收回汉口、九江租界、南京事件等一系列极具“民族”性的事件迫使基督教频繁迎接民族主义的挑战。在川基督教从1925年的发展巅峰,到1927年绝大多数传教士从川撤离,遭遇了庚子事件之后的又一次“危机”。 本文认为非基督教运动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展开,长江上游的非基督教运动则存在着不同的样式。因此,本文选取了20年代长江上游较具典型性的四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在川传教士创办的一份重要刊物The West China Missionary News的相关考察,分析20年代在川传教士的具体遭遇及历史处境。本文在探讨身处四川的西方人(传教士)在20年代的独特经历的基础上,依据他们在属于他们的具体历史处境中基于自身的认识与理解所做的回应,讨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作为事件的历史与作为经历的历史存在的差异问题;二是当事人的经历对历史进程的参与性问题;三是具体的历史处境对于个人经历的建构性问题。本文认为,与长江中下游非基督教运动对基督教构成的强烈挑战不一样,四川的传教士更像是一个平静的旁观者。他们虽然也普遍感到日渐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