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四组典型或非典型的程度补语进行研究,分别是“无可无不可”、“不要不要的”、“不得了”和“了不得”、“要死”和“要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化、词汇化、主观化等理论,从历时与共时两个角度,着重分析了程度义的获得过程。因此,总结了习语性程度补语程度义的四条获得路径:从条件到程度、从否定到程度、从能性到程度、从终点到程度。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绪论。确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意义;对本文的语料来源和理论方法做出简要介绍。二、由条件到程度——以“无可无不可”为例。本文从句法位置的历时演变及词义演变对“无可无不可”语法化的问题做出详细分析。在对“无可无不可”的用法做出描写的基础上,对“无可无不可”的发展及“语法化”过程做出详细刻画。本文认为,“无可无不可”具有程度义,这是从量度意义获得的。关于[+量]的获得,它经历了两个时期:一、从“无程度”到“隐程度”;二、从“隐程度”到“显程度”。三、由否定到程度——以“不要不要的”为例。“不要不要的”作为一个现代汉语新兴出现的程度补语,其呈现出不规范性、非普及性、语体限制性等特点。本章节对“不要不要的”的句法功能进行详细描写,其语用功能具有褒义性、活泼性、极致性及附加性的特点。程度补语“不要不要的”则是从“不要动”发展而来,句法位置及词义的变化,带来了否定义的磨损、消失,最终具有了表示“非常、十分”的程度义。四、由能性到程度——以“不得了”、“了不得”为例。“不得了”、“了不得”是两个新兴的程度补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得了”了不得”的用法存在很多相似性。文章中对它们是如何获得程度义、如何演变为程度补语等问题给出充分的描述和解释。此外,对程度补语“不得了”“了不得”使用情况作出区分:当主观性强于客观性时,倾向使用程度补语“不得了”;当客观性强于主观性时,倾向使用程度补语“了不得”。当主观性与客观性相当时,二者可互换。五、由终点到程度——以“要死”、“要命”为例。“要死”、“要命”的程度义获得经历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要死”连用早在先秦时已出现,程度补语“要死”是由连谓结构发展而来;“要命”连用情况出现时期较晚,最早于明末时出现,为动宾结构。本文认为,程度的量化差异是程度补语“要死/要命”显著的区别,当说话人要强调程度很深时,则会优先使用程度补语“要死”,且二者不可互换。当不用于强调程度时,二者可以互换。并且,二者程度量的差异,表现为这两个方面:一、主观与客观;二、程度的递增与提升。六、结论:总结了程度补语程度义的获得路径。由条件到程度;由否定到程度;由能性到程度;由终点到程度。此外,语法化、词汇化的促发动因,包括语义虚化、句法位置的改变、使用频率的提高和网络媒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