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等级与群体身份对损益共情的影响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Empathy),也被称为移情、同理心等,是指个体感知或想象其他个体的情感,并部分体验到其他个体感受的心理过程。共情可以被看做是个体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特质或一般能力,但更多研究倾向于将共情看做为一种特定情况下的认知和情感状态。当前的共情研究领域中,绝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对消极情绪情感的共情,主要包括疼痛、悲伤、厌恶等,即使在特质层面,关注的也是个体在面对他人痛苦不幸时的认知及情感分享能力。关于这类对于他人消极情感的共情现象,研究者们将其称之为消极共情(negativeempathy)。但共情并不仅仅限定于消极情绪,共情的情绪内容应包括从消极到积极效价的全部情感状态和情绪体验(Preston & De Waal,2002)。有研究者将这种对他人积极情绪状态理解和间接分享的过程称之为积极共情(positive empathy) 。对共情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视角展开,本研究从共情主体与共情对象之间的关系入手,针对前人研究中的不足,探讨他人的社会等级与群体身份对个体共情程度的影响,以生活中常见的积极与消极情绪事件——金钱获得与失去诱发的损益共情为研究对象,关注消极和积极不同效价的共情。研究一采用了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借鉴以往研究中在实验室建构社会等级的实验范式,通过让被试观看社会等级高于或低于自身的共情对象在博弈游戏中的损失或收益并进行共情,考察共情对象社会等级对个体损益共情的影响。结果显示,与高社会等级个体相比,低社会等级的个体在博弈游戏中输钱时引发了被试更大的FRN波幅,即被试对低等级个体输钱时的共情水平显著高于高等级个体;但在高、低等级个体赢钱时,被试对两者的共情水平没有显著差异。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群体身份纳入进来,探讨群体身份对社会等级原有效果可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共情对象与被试具有相同的群体身份时,在输钱情境下被试对高、低等级对象原有的共情差异不再显著了。研究二表明,社会等级引发的共情偏见并非不可避免,可通过群体身份的划分而降低。结论认为,在遭遇损失时,等级更低的对象引发了人们更高的共情水平,并且通过赋予高等级对象与共情主体相同的群体身份可削弱这种社会等级引发的共情偏见;而在获得奖赏时,人们对高低等级对象的共情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正>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看,当前我国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实际是一个城市空间不断扩展,乡村空间不断萎缩的过程。而作为跨越城乡二元空间的流动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是城乡空间格局
<正>中粮集团在战略的执行上,用精益的思想、精益的战略来使整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体,形成有效地结合。在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分解等策划过程中,运用精益管理的思想使战
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历来承担着书写文化、保存文化的使命。透过文学作品,人们能感知特定历史背景下文化的变迁。《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印第安少年的超
现在,非营利组织己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涉及到了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业各级团组织在探索团建工作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非公有制企业
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争端引起了国人对海权问题的高度关注。虽然目前大学生的海权意识逐步增强,但是海权知识匮乏;虽然对中国政府处理海权问题的政策措施有独立思考,但对如何
从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生活目标、价值观念、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儿童社会化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运行机制并不理想。大部分企业仅设置了兼职内部审计人员,有的即使设置了专职内部审
近年来,重庆市的教育在飞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重庆市教育支出进行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发现重庆市教育支出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
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能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对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的持续、稳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本分析着手,结合案例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