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身份相关论文
以往集体记忆的心理学研究侧重于理解集体记忆机制而忽视了记忆对话及身份变量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实验1操作记忆激活方式(对话、非......
为了考察群体身份对替代性排斥中旁观者惩罚行为的影响,并考察旁观者社会责任感的调节作用,采用数量估计任务对58名不同社会责任感大......
社会善念行为是人际交往中一种传达善意的低成本亲社会行为,高社会善念行为能够促进人际交往中的合作。而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
偏好分类效应(Preference-Categorization Effect)是指人们对自己喜爱偏好的物体会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加工,具体表现为人们在评价自......
大多数时候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基本的信任,但在互动过程中会发生信任破裂和修复。群体身份和违背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者发现人际间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路人摔倒无人搀扶”到“遇人有难见死不救”,种种社会怪象经......
经济学家最早提出理性的人类假设,即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是绝对理性的.不平等厌恶是社会偏好的一种,即人们不仅关注自身利益,也关注......
符号自我完成理论(Wicklund, Gollwizter,1982)认为,个人尝试各种标签来定义自我,身份可以被建构为个体试图达到的目标。当身份受......
共情(Empathy),也被称为移情、同理心等,是指个体感知或想象其他个体的情感,并部分体验到其他个体感受的心理过程。共情可以被看做是......
2010年,“李刚事件”引发了全民讨论,尽管关于事实的真相存在不同的说法,但民众均选择性地将其建构成了官二代借父权谋私利的污点......
一百多年来工人阶级形成与生产研究在中西社会科学领域常常成为讨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在阶级分析领域,存在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韦......
讲述了新生代农民工如何在城市生存、打拼,以及在他们融入城市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困惑.本文旨在以为例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亚文化现......
在近代早期的欧洲,拉丁语和地方语之间,不同的地方语之间争夺统治地位的竞争构成了始终伴随近代民族国家兴起过程的文化潜流。语言不......
目的群际威胁包括现实威胁和象征威胁,广泛发生在社会群体间,人们对其所属内群体的认同,即内群体对自我概念的重要程度,会影响其对......
通过实验研究了群际互动中个体对不同来源身份的消极群体评价的情绪反应及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并从情绪-行为反应的连续性视角探索......
族际间良好的人际信任不仅能促进族际关系的良性发展,还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增进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因此,不同民族间的人际信......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对待方式:公平对待/不公平对待)×2(词汇类别:个体身份/群体身份)混合设计,其中对待方式为被试间变量,词汇类......
合作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实验探究了在合作的过程中,权力感所产生的影响及社会距离所产生的中介作用及群体身份所产......
网络排斥,指通过网络非面对面交流互动中任何他人有意的或自己感知到的被拒绝或忽视的现象。现有网络排斥研究,一部分关注传统社会......
采用“移除惩罚范式”,以群体身份与惩罚为自变量,以公共物品博弈中的信任与合作为因变量,探讨群体身份与惩罚对信任与合作的影响......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对个体而言,群体身份上附着着情感价值和自我意义,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在流动性的社会中,群体身份的转换更为频繁,成为必须......
一、研究的缘起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下称地方人大主任)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者,对于推动地方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实现党的主......
近年来欧美政坛充满喧嚣与争斗,严峻的社会经济不平等伴随着激烈的文化冲突,导致族群分裂、政治极化和党派对抗的趋势日益恶化。这......
选择性信任是指个体能够根据不同信息提供者传达出的多种信息进行可信度综合判断,并在其随后的活动过程中,有选择地相信某些信息提......
目的探讨群体认同、群际威胁、个体自尊和集体自尊四者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群体身份对中介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群体认同量表、个......
分享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学会分享对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分享行为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们......
<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2014年中国总体网民人数的......
新媒体视域下人们社会角色的变化起因于传播模式的转换,新媒体双向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单向传播模式的话语霸权垄断,为个体信息解放......
本文在测度个体不平等厌恶公平偏好基础上,通过公共品实验研究信息公开和群体选择的公共合作效果。研究发现,高公平偏好个体具有更......
共情是指个体感知或想象其他个体的情感,并部分体验到其他个体感受的心理过程。当前的共情研究领域中,绝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对消极......
群际互动是社会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的行为研究表明个体参与群际互动时,互动对象的群体身份会......
共情(Empathy),也被称为移情、同理心等,是指个体感知或想象其他个体的情感,并部分体验到其他个体感受的心理过程。共情可以被看做......
身份理论是建构主义研究议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温特在关于集体身份的论证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忽略了国家间多元合作形式并......
社会认同理论与行政组织伦理氛围虽然具有迥异的研究背景、基础理论与方法,但不可否认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基于互动主义的......
本文通过对"文化名人"的公众想象的研究,分析了当下社会大众对于文化阶层的记忆与认同的不同传播机理。论文探究了文化与文化阶层......
亲社会行为的研究范畴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上存在差别。宏观层次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较多关注群体身份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群......
《向苍天呼吁》是一部关于追寻身份认同的小说。小说通过一个黑人家庭各成员的种种经历,向读者展示了黑人群体的创伤性体验和记忆,......
身份是言语交际过程中重要的社会性符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身份建构在交际语言中十分普遍。上个世纪以来,在不同......
近年来,老词“土豪”在网络文化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中“土豪”概念的形成、符号特征和文化意义。用土豪调侃他......
群体情绪凝聚是指,随着时间推移,群体中群体成员的情绪体验趋于一致的现象。以往研究主要从群体规范、群体身份诱发、情绪渲染,以......
从个体的权力感出发,探究权力感对捐赠行为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权力感(高/低)参与捐赠的动机不同。通过3个实验研究表明:高权力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