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的构造属性——对中特提斯洋演化的制约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qwsqwsqw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共同代表了青藏高原中特提斯洋的洋壳遗迹,在重建中特提斯洋构造演化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的构造属性存在极大的争议,争论的焦点主要为该带属于记录了洋盆闭合位置的独立蛇绿混杂岩带还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构造推覆体。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不清晰的构造属性导致该带中的洋壳物质记录难以与中特斯洋演化历史相合理耦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中特提斯洋演化的深入认识。要明确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的构造属性,确定该带中蛇绿混杂岩的时空格架是前提。针对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中不同期次蛇绿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研究程度差异,本项研究选择了该带中狮泉河、拉果错、中仓和阿索四个地区的蛇绿混杂岩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对识别出的各个时代的蛇绿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全岩地球化学与Sr-Nd研究。另外,本项研究对阿索、中仓和拉果错地区出露在蛇绿混杂岩带内的下白垩统浊积岩进行了沉积学、岩石学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系统总结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中蛇绿混杂岩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的构造属性并进一步解析了该带对中特提斯洋演化的指示意义。野外调查结果显示狮泉河早侏罗世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堆晶岩、均质辉长岩和玄武岩等组成,而拉果错早侏罗世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堆晶岩、均质辉长岩、变质辉绿岩岩墙(钠长阳起片岩)、斜长花岗岩和玄武岩组成。另外,本文还在阿索蛇绿混杂岩带中发现了早侏罗世蛇绿岩的辉长岩残片。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狮泉河和拉果错地区的早侏罗世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91-181Ma和184-183Ma,而阿索早侏罗世辉长岩的形成时代为189Ma。这些研究区中的早侏罗世蛇绿岩的基性岩石均亏损高场强元素,微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且不富集轻稀土元素,起源于前期经历MORB熔融后残留的难熔亏损地幔再度熔融,俯冲物质的加入总体较弱。狮泉河、拉果错和阿索地区的早侏罗世蛇绿岩(残片)均形成于洋内初始俯冲阶段的弧前洋盆环境。本次研究在阿索地区新发现的中晚侏罗世蛇绿岩主要由变质橄榄岩、堆晶辉长岩、均质辉长岩、斜长花岗岩及少量的玄武岩和绿片岩组成。对堆晶辉长岩、均质辉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的定年结果显示,阿索中晚侏罗世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为165-158Ma。阿索中晚侏罗世蛇绿岩中的均质辉长岩、玄武岩和绿片岩具有轻稀土不同程度富集和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的特征,起源于受到俯冲流体和沉积物改造的尖晶石橄榄岩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本文发现,狮泉河、拉果错和阿索地区的中晚侏罗世蛇绿岩具有SSZ型蛇绿岩的岩石组合特征,形成于洋内俯冲带的弧后洋盆环境,是早侏罗世洋内俯冲带进一步发展成熟的产物。而永珠和仁错地区的中晚侏罗世蛇绿岩具有彭罗斯型蛇绿岩岩石组合,与纳木错地区产出的早侏罗世蛇绿岩均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中。本项研究对阿索和中仓地区的早白垩纪蛇绿岩也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测试工作。研究结果表明,阿索地区的早白垩世蛇绿岩由堆晶辉长岩、均质辉长岩和枕状玄武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126-114Ma;中仓地区的早白垩世蛇绿岩主要由堆晶辉长岩、均质辉长岩、席状岩墙群和玄武岩单元组成,锆石U-Pb定年将其形成时代约束在120-113Ma之间。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Sr-Nd同位素特征分析表明阿索蛇绿岩和中仓蛇绿岩中的枕状玄武岩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起源于受俯冲沉积物影响的尖晶石橄榄岩部分熔融。而中仓蛇绿岩中的辉长岩岩墙、辉绿玢岩岩墙和粗玄岩均不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具有与MOR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未受俯冲物质影响的尖晶石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阿索和中仓地区的早白垩世蛇绿岩代表了中特提斯洋早白垩世洋陆俯冲背景下的弧前洋盆。此外,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内阿索、中仓和拉果错地区与蛇绿岩伴生的浊积岩的研究结果显示,阿索、中仓和拉果错地区的浊积岩均沉积于次深海-深海盆地的海底扇中。浊积砂岩碎屑锆石和火山凝灰岩夹层的U-Pb年代学测试结果将阿索、中仓和拉果错地区的浊积岩的沉积时代限制在了早白垩世阿普特期。砂岩骨架分析和碎屑锆石年龄显示,中仓和阿索地区的下白垩统浊积岩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北侧的羌塘地体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拉果错地区的下白垩统浊积岩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南侧的中拉萨地体。早白垩世蛇绿岩和下白垩统浊积岩的存在表明,早白垩世期间中特提斯洋还存在大洋地壳发育,并接受了两侧大陆的沉积物输入。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本论文提出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中至少包含有早侏罗世、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期蛇绿岩,并保留了早白垩世次深海-深海浊流沉积。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本文发现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中的侏罗纪蛇绿岩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就位后,中特提斯洋中仍然有早白垩世大洋地壳存在,指示侏罗纪蛇绿岩就位先于大洋闭合发生。区域综合对比表明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蛇绿岩的岩石组合、年代学序列、构造环境和混杂基质组成等特征总体上也不相似。本文认为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属于中特提斯洋多阶段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原地蛇绿混杂岩带。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中蛇绿岩岩石组合、年代学序列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带更有可能是中特提斯主缝合带的一部分,其中的蛇绿岩属于中特提斯洋侏罗纪大洋中脊扩张-洋内俯冲和早白垩世洋陆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多个洋盆的物质残留。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中地质记录和区域地质证据表明,中特提斯洋在侏罗纪期间发育了北向洋内俯冲弧盆体系,且存在同期的扩张大洋中脊。该洋内俯冲带于早侏罗世早期发生初始俯冲并导致了弧前洋盆的扩张。至中晚侏罗世,该俯冲带岛弧发育成熟且形成了弧后洋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洋内岛弧与拉萨地体发生碰撞,使得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中的侏罗纪蛇绿岩就位。早白垩世期间,中特提斯洋经历了自东向西的穿时闭合机制。早白垩世中期中特提斯洋东段洋盆已经完全闭合,而大洋西段仍处于俯冲过程中,并有下白垩统半深海-深海浊积岩沉积洋盆之中。同时,穿时闭合所导致的北向洋陆俯冲带强烈板片回转引发了弧前伸展,形成了中仓-阿索地区的早白垩世蛇绿岩。至早白垩世晚期,中特提斯洋的主体完全消亡,狮泉河-纳木错蛇绿混杂岩带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共同构成了中特提斯洋的主缝合带。
其他文献
近些年,随着单分子科学的发展,科学家逐步从对宏观物质及其反应特征的研究,转移到对微观体系的研究。一系列单分子检测技术被开发且应用于对分子本身的特征及分子间差异的研究,比如,单分子光谱和单分子力谱等技术,被用于监测单分子行为和化学动力学过程等。虽然这些技术解决了很多用传统集成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同样存在缺陷。比如,只能基于固体表面检测、对样品表面性状要求高、需要荧光标记以及样品准备过程繁琐等。为弥
学位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和动物的皮肤和腔道粘膜表面,可导致多种畜禽的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乳腺炎、肺炎和菌血症等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禽养殖和人类健康的革兰氏阳性机会致病菌。目前,抗生素耐药性是治疗金葡菌感染最大的挑战,耐药性金葡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已成为引起动物感染以及经食物链传播的主要耐药病原菌。另一方面,我国畜禽养殖业进入“限抗”和“减抗”时代,金葡菌感染
学位
背景: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之一,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全球第一。鉴于癌症的高风险和高死亡率,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更准确、更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攻克癌症这一重大难题。传统的癌症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等,具有严重的副作用和耐药复发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疗法和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来应对癌症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癌症治疗的前沿研究中,纳米医学一直是科
学位
近年来,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隐匿以及诊断技术的不足,5年相对生存率不到10%,因此,开发具有高灵敏度的胰腺癌检测策略迫在眉睫。核酸等温扩增反应因其具有极高的放大效率以及不需要精准的控温仪器而展现出卓越的优势。在本论文中,我们借助荧光仪或者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为信号输出,设计了两种等温扩增技术(杂交链式反应和滚环扩增)分别对胰腺癌细胞或者胰腺癌外泌体进行了高灵敏度检测,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
学位
随着犬猫老龄化日益严重,从而引起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如肾脏、心脏、胰脏、呼吸道、肝脏、皮肤等。益生菌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和免疫功能改善宠物的健康状态,在宠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主要综述了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以及益生菌对肠道菌群和健康的影响,以促进新型益生菌制剂的开发和在宠物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此外,对益生菌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在宠物领域的发展前景也提出建议。
期刊
相对论效应对于重元素原子分子结构与跃迁性质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同族元素的相对论效应逐渐增加。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中相对论效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多重态谱项能级的劈裂,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多重度的电子组态混合使电子态之间产生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相对原子结构来说,分子结构的计算要求高得多,同时考虑相对论效应也会使计算更加困难。这主要原因是波函数的双电子积分计算是最大的瓶颈,另
学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因其自发光、响应快、亮度高以及能耗低等优点,被喻为新一代的平板显示与照明技术,近年来已获得初步市场化应用。材料是 OLED 技术的核心,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具有较小的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ΔEsT),在室温下,无需借助重金属的耦合,利用三线态激子的反系间窜越过程就可以实现100
学位
纳米酶,即具有类酶活性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可调的催化活性、在苛刻环境中的高稳定性、组成和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以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正成为天然酶潜在的替代品。近年来,各种纳米酶被发现或设计,并逐渐被应用于生物传感、治疗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虽然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纳米酶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种类有限,主要集中在氧化还原酶;抗菌性能较低,往往需要附加条件;对炎症相关疾病研究较少。本文以纳米
学位
人们对于物理世界的认识从现象的观察、理解到调控逐步深入,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逐步将目光转移到微观领域,对微观现象的认识和调控已经成为现阶段物理研究的主导问题之一。自激光技术提出以来,激光脉冲不断地向强度更强脉宽更短的方向发展,由此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产生的物理现象也吸引了广大研究者的注意。实际上对于这些现象的观测和理解一直到上世纪后期才得以实现。因此,对这一列复杂现象的研究一直是强场物
学位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的迅速老龄化,老年性痴呆已经成为全球重点公众健康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中医理论认为痴呆是一种以本虚标实为特征的老年常见疾病,其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最终导致认知障碍,本虚总言之为气的不足。而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痴呆的原因可能是机体衰老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引发了大脑功能退化和神经细胞损伤,进而导致痴呆的发生。传统中药人参作为补益要药,不仅具有补血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