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古城朝阳位于辽西丘陵地带的大凌河谷地,其西接华北,东连关东,是联系中原与东北的一处交通咽喉。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朝阳在三燕至隋唐时期,曾长期为辽西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战略地位显著。本文选取了三燕至隋唐时期的朝阳作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论述朝阳在此期间城市的兴衰演变,探讨朝阳城发展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朝阳历史文化和协调城市发展提供借鉴。文章引言部分对本文选题缘由和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分别做了简要概括。文章正文共分为五部分:一、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论述了朝阳城市选址与兴起的历史地理基础。二、研究三燕时期朝阳作为都城的兴盛。主要对朝阳城在前燕、后燕、北燕三个不同的政权时期作为都城或留都的兴建和发展进行了研究。三、研究北朝时期朝阳塞外重镇地位的延续。主要探讨了在北魏、北齐政权下朝阳显著的军镇地位、人口的变迁以及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四、研究隋唐时期朝阳作为东北边城的演变。主要论述了朝阳城在隋唐两代行政建制的沿革、朝阳军事重镇的表现以及交通和经济的繁荣。五、论述了三燕至隋唐时期朝阳城的形态和特征。在该段时期朝阳古城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从而形成了稳定的城市形态。朝阳古城的城市形态主要分为外城和内城。内城也即三燕时期的宫城座落在外城的靠北部分,和外城共用北城墙与北门。朝阳城的城市形态发展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吸收了中原地区城建制度,主要包括贯穿了中轴线思想和“面市后朝”的格局分布;其二是城市形态随着城市地位变化而变化。最后,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总之,本文将以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相关文献和考古资料,对三燕至隋唐时期朝阳城市历史地理进行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