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道德及道德教育的精神寓所。作为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文化通过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人伦内容进行规约。价值观是道德的核心,因而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道德理解。基于道德与文化之间天然的、本体意义上不可分割的联系,道德教育始终存在于一定的文化谱系之中,体现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价值理想,是一种文化性存在。道德教育目的、主体、内容、方法等基本要素都具有特定的文化性格。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道德教育通过文化选择、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与塑造个体精神世界,完成文化对人的教化和陶冶,进而影响社会生活。从古代的儒家文化到近代的“新文化”;从计划经济文化到市场经济文化,伴随中国的文化演进,道德教育也在不断变革与发展。无论是逻辑的审视还是历史的考察,道德教育与文化之间都密切相联,从文化的角度审视道德教育,有助于我们对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特别是道德教育诸种特有现象与时代问题,对道德教育的未来趋势与走向有一个相对完整而深刻的理解。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特性及其使命,丰富和发展道德教育理论,而且也有利于推动道德教育的学科建设。当前中国道德教育遭遇到的文化问题急剧凸显。文化全球化的冲击、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和技术文化的侵蚀,既给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使道德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文化的变迁使社会生活主体面临无可避免的剧烈文化冲突和心理震荡:道德价值路向模糊、文化认同危机、价值相对主义、道德冲突,不一而足。中国人体验着各种价值观的彼此冲突,对成为何种人,持有何种道德价值观无法做出抉择,处于一种漂泊的无根境遇,失去了固有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个体精神世界出现道德迷失、价值混乱、虚无主义。现实生活世界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流俗主义等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道德教育经历着文化精神迷失的深层危机,这使道德教育产生了道德价值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本土道德与异域道德等诸多困惑,然而现实的道德教育对此却表现得软弱无力,依然在工具化、功利化和科学化的状态之中,徘徊不前。本研究正是基于此,从整体的文化视角思考道德教育的文化问题,在不离开道德教育的文化一般性基础之上,力图勾勒出一个基本的思想框架。道德教育先天的具有文化性格,这是本文立论的根本和前提。第一章主要从逻辑视角论证道德教育和文化相互缠绕的关系。文化作为人的稳定的生存方式,其深层心理结构及价值观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内容,体现在个体的思想、行为方式当中,而道德及道德教育具有承载、传递及创新文化的天然职能,道德教育的主体、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要素都具有文化性格;第二章从历史维度探讨伴随文化的演进道德教育的嬗变历程,梳理并分析了在儒家文化、“新文化”、计划经济文化及市场经济文化阶段,道德教育所体现的不同文化逻辑;第三章从现实角度把握当前道德及道德教育遭遇的时代文化问题,探讨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与技术文化对个体道德及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带给道德教育的冲击与挑战;第四章主要揭示当前的文化问题引发道德教育文化精神迷失的深层危机,人们失去了原有的文化价值标准,在精神世界产生了意义迷失,进而在现实生活世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道德失范问题。道德教育面临深刻的困惑,但现实的道德教育却存在着工具化、功利化和科学化的痼疾;第五章指出道德教育应当回归文化,引领个体精神世界的生成,培养新道德人格,促进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性转换,萃取他者道德文化的精华,确立道德文化的本土意识,以承担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