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曾经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封建割据的局面,在一定时期之内,社会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中原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宋代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对美术的喜好,促成了宫廷美术与士大夫美术的活跃,不但宫廷藏画极为可观,并且促成了宋代翰林图画院制度的完善及其画师阵容的庞大。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不但成为宋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士大夫阶层还在绘画创作和绘画理论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其美术创作在唐朝和五代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并且进入了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中的黄金时期。在宋代中央政府的重视和参与下,在“郁郁乎文哉”的文化环境中,宋代绘画史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出现了很多重要的绘画史学著述,郭熙父子的山水画论著《林泉高致》就是代表之一。《林泉高致》中的许多命题不仅是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的重要观点,也是中国古代不可忽视的美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宋代绘画在观念上发生了转捩,从艺术的功能、创作的要求到鉴赏的标准,以及从历史的评价到现实的导向,宋代与隋唐相比,都有许多进步之处。这郭熙的山水画论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成为中国古代美术史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郭熙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代表了自李成、范宽之后山水画创作在北宋中晚期的发展成果;同时郭熙也是著名的山水理论家,郭熙及其子郭思所撰写的《林泉高致》一书论述完备,内涵丰富,触及到了山水画创作的各个方面,标志着宋代山水画理论建构的成熟。本文从郭熙山水画论与山水画创作的互融关系出发,结合其作品分析了郭熙山水画理论与山水画创作实践的相互关系,并从审美心理、美感深度、审美心胸、审美意境、审美修养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郭熙《林泉高致》中对山水画理想构成的美学审美观,结合《林泉高致》对郭熙山水画理想构成意蕴及著名的“三远”理论“高远、深远、平远”作了进一步的解读,得出郭熙《林泉高致》中的审美观点对当今山水画的理论与实践仍然具有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郭熙对山水画的审美意境、画家的审美修养、审美心胸及审美境界的论述都体现了宋代理学的道德追求和天人合一的山水世界观。因此可以说,郭熙的山水画中的美学价值观是把山水审美和道德追求相统一的人生与自然美学价值观。笔者在这个命题下引发了对当下社会的思考:我们现代科学文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淡忘的人性,是可以通过山水画的创作与欣赏来唤醒和激发,郭熙《林泉高致》中折射出来的生态美学观也是中国山水画当下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