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首先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临床疗效,在肯定了PVP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分别以单侧、双侧注入骨水泥的方式以及注入不同剂量骨水泥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因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接受PVP治疗的180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过程中因死亡或者失联导致11例患者的资料未收集完善,并将这11位患者予以排除在此次回顾分析当中,最后共收集完善169位OVCF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118例,所有病例年龄均大于50岁。本次评分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入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时VAS评分和入院时ODI指数等(附表可见评分标准)进行记录,出院前对手术后2天的VAS评分和ODI指数评估计分,出院后在随访过程中再对手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和ODI指数等进行登记。首先对比术前术后VAS评分变化和ODI指数改善情况判断PVP治疗效果,在肯定了PVP对治疗OVCF患者疗效显著的情况下,就临床工作者一直争论的两个点进行进一步研究,首先将数据分成采用单侧和双侧两种不同注入骨水泥方式进行分组和统计分析,分析两种不同注入方式对于治疗OVCF患者术后疗效是否有差异。最后将注入5ml以下骨水泥的病例标记成低剂量组,5ml以上标记成高剂量组,并对其重新分组和进行统计分析,试分析出两种不同骨水泥的量对于缓解OVCF患者疼痛和恢复胸腰椎功能是否有区别。结果共有18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剔除死亡及失访患者11例,共169例患者纳入本次统计分析当中,169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单侧注59例,双侧注入组110例。低剂量组113例,高剂量组56例,发生骨水泥椎间隙渗漏10例且均无明显临床症状。VAS评分1.将经PVP治疗的患者入院时、术后2天、术后3个月随访的VAS评分数进行统计描述,均值分别为入院时(8.02±1.069)、术后2天(4.22±1.298)、术后3个月(1.54±1.018)。分别将入院时和手术后2天VAS评分做配对T检验,得出入院时和术后2天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手术后2天与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做配对T检验,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169例患者按单侧和双侧注入骨水泥两种方式进行分组,分别将术前VAS评分减去术后2天VAS评分得出术后2天VAS评分改变值即△VAS1,然后进行统计描述依次△VAS1(单侧)(3.55±1.453)、△VAS1(双侧)(3.93±1.644),同理术后2天的值减去术后3个月的值为△VAS2(单侧)(1.88±1.084)、△VAS2(双侧)(2.554±1.246)。依次比较△VAS1(单侧)和△VAS1(双侧),△VAS2(单侧)和△VAS2(双侧)的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VAS1(单侧)和△VAS1(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2(单侧)和△VAS2(双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骨水泥注入量低于5ml的患者标记为低骨水泥组,大于5ml的患者标记为高骨水泥组,依次将术前VAS评分减去术后2天VAS评分得出术后2天VAS评分改变值即△VAS1,然后进行统计描述依次△VAS1(低骨水泥组)(3.63±1.542)、△VAS1(高骨水泥组)(4.16±1.627),同理术后2天的值减去术后3个月的值为△VAS2(低骨水泥组)(2.30±1.246)、△VAS2(高骨水泥组)(2.36±1.212)。依次比较△VAS1(高骨水泥组)和△VAS1(低骨水泥组),△VAS2(高骨水泥组)和△VAS2(低骨水泥组)的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VAS1(低骨水泥组)和△VAS1(高骨水泥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2(单侧)和△VAS2(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1.将经PVP治疗的患者入院时、术后2天、术后3个月随访的ODI评分数进行统计描述,分别为入院时(74.44±2.870)、术后2天(29.00±3.100)、术后3个月(16.57±1.519)。将入院时和术后2天ODI做配对T检验,得出入院时和术后2天的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理术后2天与术后3个月的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将所有患者ODI评分资料按单侧和双侧注入骨水泥两种方式进行分组,分别将术前ODI评分减去术后2天ODI评分得出术后2天ODI评分改变值即△ODI1,然后进行统计描述依次△ODI1(单侧)(43.68±3.584)、△ODI1(双侧)(46.39±3.986),同理术后2天的ODI值减去术后3个月的ODI值为△ODI2,△ODI2(单侧)(12.37±3.017)、△ODI2(双侧)(12.93±3.437)。依次比较△ODI1(单侧)和△ODI1(双侧),△ODI2(单侧)和△ODI2(双侧)的均值并统计分析,得出△ODI1(单侧)和△ODI1(双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2(单侧)和△ODI2(双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骨水泥注入量低于5ml的患者标记为低骨水泥组,大于5ml的患者标记为高骨水泥组,并将数据依照骨水泥的量分成低骨水泥组和高骨水泥组。依次将术前ODI评分减去术后2天ODI评分得出术后2天ODI评分改变值即△ODI1(低骨水泥组)(44.35±3.650)、△ODI1(高骨水泥组)(47.64±3.961),同理术后2天的值减去术后3个月的值为△ODI2,△ODI2(低骨水泥组)(10.07±3.126)、△ODI2(高骨水泥组)(13.60±2.821)。依次比较△ODI1(高骨水泥组)和△ODI1(低骨水泥组),△ODI2(高骨水泥组)和△ODI2(低骨水泥组)的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ODI1(低骨水泥组)和△ODI1(高骨水泥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2(单侧)和△ODI2(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VAS评分以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认为PVP可以有效的治疗OVCF。PVP治疗OVCF患者不仅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疼痛和恢复胸腰椎功能,而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手术出血少、可以采用局部麻醉、对于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干扰小等优势。一般术后3天后可出院,该手术方式能够早期快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椎体强度、提高椎体稳定性,使患者早期恢复活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因此PVP是治疗OVCF的一种不错的手术方式。此次试验其他分组我们还得出以下结论:1:在注入同等剂量骨水泥的情况下,两种不同的注入方式对于患者预后(包括缓解疼痛和恢复胸腰椎功能)统计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双侧注入骨水泥较单侧骨水泥效果稍好,单侧注入和双侧注入两种方式在VAS评分改善上和ODI指数缓解上,两种方式的均值虽有差异,可是双侧组较单侧组的优势不大。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大家一致认为双侧注入骨水泥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X线曝光量,加大了软组织损伤,相对于单侧注入骨水泥,双侧注入骨水泥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优势,考虑到增加手术创伤,延长手术时间,加大术后感染风险等因素,我们并不认为双侧注入骨水泥较单侧更加适用于临床,而且双侧骨水泥用量往往大于单侧用量,增加患者经济负担。2:高剂量骨水泥和低剂量骨水泥两组在治疗OVCF疗效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高剂量骨水泥组比低剂量骨水泥组疗效稍好,通过本文后面讲述PVP在治疗OVCF的作用原理也就能很好理解为什么高剂量骨水泥较低剂量骨水泥组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阅读相关文献[1]得知,不少学者认为随着骨水泥使用的量增加,骨水泥泄露概率也会增加,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盲目通过加大骨水泥的量来改善术后疗效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需要手术者依据不同的病人情况均衡利弊,此次试验通过比较两者均值,高剂量组较低剂组均值差别不大,临床上也不容易显现出来,虽然本次研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还是不认为高剂量运用骨水泥较低剂量运用更加实用于临床。本次对于骨水泥的量分组较简单,需要进一步细分不同的量对于疗效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