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腹痛病(功能性腹痛)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功能性腹痛后症状改善情况,分析评价功能性腹痛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的疗效,为进一步优化及推广中医临床路径、规范功能性腹痛中医诊治提供一定的基础及研究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起广东省中医院消化科门诊功能性腹痛患者病例并随访,其中广东省中医院大院消化科推广临床路径后收治的门诊患者纳入路径组,非大院消化科未推广临床路径、予常规治疗的纳入非路径组。据病历资料或通过随访分别填写初诊时(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14天、28天腹痛症状评分表,评分表内容包括腹痛严重程度、腹痛发作频率、腹痛症状发作持续时间,三者总分即为腹痛总评分。按腹痛症状缓解的百分数=(治疗前评分一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进行计算,根据百分数评价疗效:百分数≥75%为治愈,50%≤百分数<75%为显效,25%≤百分数<50%为有效,百分数<25%为无效。汇总数据资料录入SPSS数据库,路径组与非路径组间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构成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病程、治疗前腹痛评分采用t检验,以行基线比较,了解两组患者可比性。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治疗前后各时间点内疗效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治疗日均中药费用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中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被认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分析比较路径组与非路径组治疗方案的临床诊疗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4例,其中路径组31例,非路径组33例,无剔除病例。路径组纳入病例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36.65±11.831)岁,平均病程为(26.81±18.454)月,治疗前平均腹痛评分为(10.45±1.234)。非路径组纳入病例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35.30±11.939)岁,平均病程为(25.91±15.749)月,治疗前平均腹痛评分为(10.58±1.119)。两组间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构成经卡方检验均得P>0.05,两组间病程、治疗前腹痛症状评分经t检验得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临床疗效腹痛评分方面,路径组治疗7天后平均腹痛评分为(7.45±1.457),治疗14天后为(6.84±1.530),治疗28天后为(6.10±2.166),评分呈下降趋势,经方差分析P<0.05,评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非路径组治疗7天后平均腹痛评分为(8.00±1.696),治疗14天后为(7.55±1.348),治疗28天后为(7.21±1.816),评分呈下降趋势,经方差分析P<0.05,评分下降亦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率方面,治疗7天后,路径组总有效率为74.19%;非路径组为72.73%;治疗14天后,路径组总有效率为90.32%;非路径组为60.61%;治疗28天后,路径组总有效率为90.32%;非路径组为78.79%。各时间点内两组间疗效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治疗7天后P>0.05,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4天后及28天后均有P<0.05,疗效具有统计学差异。诊疗费用方面,本研究仅统计分析诊治过程中的中药饮片费用。路径组日均中药费用最低者为7.52元,最高为25.38元,平均日均中药费为(17.16±4.91)元。非路径组日均中药费用最低者为8.98元,最高为27.67元,平均日均中药费为(18.37±4.82)元。两组日均中药费经t检验,得P>0.05,无统计学意义差异。结论:功能性腹痛中医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及常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缓解腹痛症状,在完整疗程内临床路径治疗方案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方案,用药费用方面无明显差异,临床路径治疗方案具有可行性。本研究在路径方案辨证分型方面未行详细统计分析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以为临床路径的优化及推广提供更确切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