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族人民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和法律制度,宗教信仰有所不同,因此各族人民对同一事物的表达也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汉哈两种语言也是如此。成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与该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地理环境,民族心理等方面有密切的联系。作为固定词组的一个重要部分的成语是一种特殊的民族语言文化的缩影,它始终和民唳的语言文化、历史、生活、思想、生产、宗教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这凝聚在它们的载体语言中就必然各有其特性,并自成体系。这种特性及其信息体系在语言的翻译转换中难以全部对应地表现出来。一种语言中的所有信息不能全部地在另一种语言中表现出来。有其是汉哈两种语言的成语各有其独特的特性,因为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看哈萨克语,她属于突厥语系、阿尔泰语族,与汉语相比从历史、文化、宗教、生产生活、意识形态、风俗习惯、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从古到今汉民族属于农业民族,而哈萨克属于典型的游牧民族,其语言词汇中游牧词汇非常的丰富,而汉语则是农业、手工业、贸易、工业、文化、佛教等词汇极度发达,因此可以断言不同的两个语言来自不同的民族生活习性,当然来源于古代传说、人物、历史事件等方面相近。全文共分为8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和国内外研究进行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浅谈汉哈成语的来源。汉哈两种语言的成语都源远流长,寓意深刻,形象生动,人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取经验,密切地联系着民族的生活,所表达的触角深入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因为如此,每一种语言的成语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大量的成语。因此,成语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这与该民族的习俗有关。本文的第二部将对汉哈成语的多种来源进行浅谈。第三部分比较了汉哈成语的基本特征。哈萨克语成语是被哈萨克人民群众所创造,又被哈萨克人民所使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哈萨克语成语的构造形式简单凝练,在结构上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哈萨克成语是通过古代劳动人民的口头上流传到今天,具有鲜明的口语性,又有鲜明的民族性。成语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具有完整而独特意义的词语,因此也就有与一般语言形式不同的特点。各种语言的词汇都有其独特的成语,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作为口头传统文化的一分子成语广泛传承与民间百姓的口头之中,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成语不仅要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外部结构也要工整严谨。第三章对汉哈语的不同特征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汉哈语成语的修辞功能进行分析。由于汉哈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所使用的修辞格和修辞手段也有所不同。第四章将对汉哈语成语的修辞格异同分析。第五部分。语言是文化的一部份,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汉哈成语作为汉哈文化载体,在其语言的特点上打下了民族深深的文化烙印。哈萨克语成语是古代的哈萨克劳动人民群众所创造的一种语言现象。哈萨克成语不仅可以反映历史和现代生活的种种经验,还可以表示哈萨克民族的语言文化。从逻辑上看,哈萨克语成语属于判断和推理,从结构上看,哈萨克语成语的组成方式和其他语言不同,它的结构形式多采用对联式的韵语或短语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五章将对汉哈语成语中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特点进行分析。第六部分探讨了汉哈成语的互译。在翻译成语时采取哪种方式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人们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的差异必然会带来语言文化形态上的差异,这也是在成语翻译中更应该关注的地方,只有抓住这种异性,哈汉成语翻译才能达到较好的语用等效原则。第六章将谈到汉哈成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外,还简列出了汉哈成语的对应和无对应成语。本章对汉哈两种语言的成语进行对比,并把汉哈两种语言的可对应成语和不对应成语进行分列并翻译。第七部分探讨了当前成语教学的具体方法。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因地时宜、因材施教。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成语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流派,各具特色,但是面对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和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汉语基础,尤其是要根据外国留学生成语学习掌握功底、汉语习得心理以及文化氛围的诸多因素,灵活巧妙的采纳教学方法。成语的教学,成语的传达也是我们语言教学者的责任。古代劳动人民渊源流传的成语我们怎样才能保留,并怎样流传给后代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年轻倾向于学外语,说外语,自己也不知道逐渐的遗忘的民族语言和文化,在这种情况下给学生教语言文学的我们一定要注意成语的教学和成语的流传。第八章谈到本人对本文的认识和有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