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所处的年代一个新旧体制更替的年代,也是西方思潮向中国涌动的时代,伴随着历史步伐的前进,新与旧的碰撞在所难免,怎样的思想,怎样的体制才是真正符合时代发展的,他只能在摸索中探求。辛亥革命爆发后,统治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制度顷刻瓦解,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者的“代言人”,开始了对中国未来走势的探索。由信奉西方的政党政治,向传统秘密会党的回归,最后效仿苏俄的建党模式走以党治国的道路。孙中山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经历给我们展现了政党建设的艰辛和曲折。通过实践与探索的方式,孙中山认识到,学习和效仿西方的政党制度而不立足与国内的现实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这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自身现状的问题。为了向民主共和国的目标去奋斗,孙中山用其坚定的革命精神创造着属于我们自身的思想与体制。从对“政党政治”的探索开始,到“以党治国”思想的形成,孙中山的政党观念不断的跟随本国具体的国情而转变。而这种转变,既有内在环境的影响、亦有外部力量的推动。通过对孙中山政党观转变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证,发现表面上看似独立的原因,必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因此本文将从环境因素对孙中山政治个性的形成为切入点,从地理环境因素、家庭因素、文化因素和宗教信仰因素为孙中山的政党观的完善奠定基础,进而从国家建设的角度和民主革命与专制复辟反复较量的角度,对孙中山政党观的转变进行详细的分析。证明这些原因的内在逻辑。同时,孙中山政党观念的发展演变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历史启迪。其一,政党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其二,中国革命必须有一个领导能力卓越的政党;其三,坚实的群众基础是政党发展的保障;其四,革命的政党要拥有一支革命的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