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一种古老的慢性传染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09年发布的最新报告,每年有940万新增病例,1400万现患病例,其中艾滋病毒阴性者有130万死亡,而艾滋病毒抗体阳性者有38万死亡。目前我国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450万,而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严重影响国计民生。耐多药结核病及广泛耐药结核病的病例呈现上升趋势,结核病在全球已拉起了警报。在这种情况下,新的有效药物对抗复制或潜在的病菌、更好的疫苗以及新的诊断方法迫切需要改变和克服。近年,因现有结核病病原学诊断工具在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有限,临床需要建立快速诊断病原体的方法以指导临床早期准确用药。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存在不同方面的缺陷,对疾病早期诊断及准确治疗造成影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为基础的检测方法逐步应用于结核病病原体的检测。目前在传统PCR技术基础上发展了更先进的实时荧光PCR技术,如Taqman探针PCR。Taqman探针PCR是集PCR高敏感性、DNA杂交探针的高特异性和光谱技术为一体,扩增目标基因可以实时出现,整个过程能够1-2小时完成。因此,我们旨在运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和评估结核杆菌Taqman探针PCR检测方法。对象与方法:临床研究对象依次选择从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43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非结核病患者和132例长春市传染病院的结核病患者。收集患者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于-70℃保存待检。结核病的诊断依据痰结核菌培养结果。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选择结核杆菌复合群IS6110插入序列及人型结核杆菌12.7kb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及探针,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的检测方法,并对其反应的特异性、敏感性等进行了实验验证,建立了结核杆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针对两种样本的涂片、组织活检病理及实时荧光PCR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及方法差异性进行评估。本研究结果表明,132份结核性样本中,痰涂片、组织病理及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阳性率分别为11.4%、33.3%、50%、66.7%,43例非结核性样本中,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痰涂片、肺泡灌洗液涂片及组织病理分别与双重实时荧光P CR方法比较,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00(P<0.05),证实差异有显著意义。双重实时荧光PCR分别检测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两种样本,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06(P<0.05),证实差异有显著意义。结果证明所建立的实时荧光PCR优于其余三种检查方法,且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检测优于痰,能够用于结核杆菌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