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调查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261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数学教育当中,数学问题提出正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一环。因此,各国将数学问题提出能力视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呼吁数学课堂中应融入数学问题提出活动。为发展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有必要先了解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和认知发展规律。本研究梳理和研究了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选取国外学者基于数学问题提出认知过程所编制的数学问题提出任务框架,结合沪教版教材,编制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测试卷,确立数学问题提出评价框架,并对学生进行访谈,从七个维度对四、五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进行考察,且借助任务框架研究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对测验数据和访谈记录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水平较低,绝大多数处于水平一和水平二,学生基本能提出可解、合理、表达清晰的数学问题,但所提问题缺乏创新性,问题类型较单一;2.学生问题提出的思维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算式的理解停留在如何计算该算式,无法真正理解算式的数量关系;(2)凑数字困难;(3)没有情境基础;(4)学生思维受到限制。3.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的认知发展顺序为:转化过程和编辑过程-选择过程-理解过程。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和笔者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对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提出相应策略:1.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2.创造机会,将数学问题提出的活动融入课堂;3.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发展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4.循序渐进,促进学生提出“好问题”。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明确提出了生活化的要求,即让幼儿从身边熟悉的生活出发,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在现实中幼儿园实施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途径还是比较单一,多以数学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形式表现,而一日生活中的生活活动作为最真实的生活情境,其蕴涵的幼儿数学学习价值却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因此,本研究将以幼儿生活活动为载
音乐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上世纪60年代起,相关的研究不断增多,研究的内容主要是音乐传递的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在学前教育阶段,研究音乐融入儿童美术活动的文献较多,而研究背景音乐对幼儿绘画表现力影响的文献较少。本研究基于音乐传递情绪和情绪影响认知的理论,探究欢快和悲伤的音乐对于大班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观察法、作品分析法。实验对象是60名大班幼儿,实验组30人
绘画教学作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一个主要分支,能促进幼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发展。体验式教学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亲身体验,鼓励幼儿多样化表达,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理念相契合,也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体验式教学与幼儿园绘画教学的有机结合,能使技巧学习和审美体验融为一体,使绘画教学成为一个亲身体验、趣味十足的过程。本研究旨在探析自然体验式绘画教学和情境体验式绘画教学对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分析体验式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和主导者,是教育方针落实的关键,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儿童心智发展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也决定了小学教育的重要地位,而反思是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经,但是不同教师的反思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此,有必要对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文献分析,认为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对已经发生或者是正在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感,开发他们的智力,对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致力于呵护幼儿的音乐天性,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促进幼儿教师对自发音乐行为的重视而进行研究。自发音乐行为是幼儿在非教师组织或指导下,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然产生的与音乐相关的各种行为。本研究的研究场域为上海市A幼儿园大三班,以大三班全体幼儿、两位教师和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观察、访谈、问卷
本文研究的课题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研究。上海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是引领内陆城市发展的先锋队,上海市教育大会在2019年的召开强调打造一流的现代化教育。新课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修改,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板块中提出“学会学习”的基本内涵。在小学阶段学习策略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方法,是为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能动性随着年龄
近年来,单元教学设计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及一线教师开始关注与研究单元教学设计。我国学者提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笔者通过分析已有的文献,发现目前有关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特征、意义以及关于具体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而鲜有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单元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笔者对上海市4所小学的数学教师单
数学是一门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多数都能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最终也能应用到生活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处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中。基于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数学生活化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小学数学知识的必要性。笔者首先系统的研读了数学生活化教学相关的期刊、论文、专著,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生活化教
寓言,是一种集故事性与寄托性于一身,借浅显具体的故事寄托出抽象而深奥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宝藏,传承着中国古老的智慧,而且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样式,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寓言的哲理性加上语言简单犀利富有美感,使寓言与小学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启蒙、道德修养的提升、语言表达的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多元文化的理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重新定位
2017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出台,再次将我国教育界人士的关注点聚焦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与2010年的教育政策相比,教育部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象由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扩大到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了四大活动开展方式以及各类型活动方式对应的推荐主题。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没有具体的教材或教学内容,也没有可供参考的课程范式给中小学借鉴。因此,众多教育理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