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鲁国季氏关系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iva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是春秋晚期一位伟大哲人,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前贤时哲所广泛称颂和研习。然而,关于孔子思想产生的土壤--即丰富的人生经历,学者少有关注。孔子所处时段,恰逢春秋末期国君权力下移,三桓之一的季氏把握权柄,成为鲁国政坛之主角。孔子的出仕与招收弟子等社会活动几乎都与季氏密不可分,几位弟子又入季氏之家作其家宰,可以说季氏在孔子的一生中扮演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本文主要立足于孔子与季氏相关的各个事件,扬弃前人观点,对二者关系进行细致探讨。主要观点在于:孔子在早年为生计所迫,首先依附季平子做家臣,但此时孔子的身份离士还有一定距离,他和季氏只是简单的隶属关系;通过学习,孔子对礼产生了很深的感情,面对季平子的违礼之举,孔子依据心目中礼的观念对其表示讽刺,并长期以“不仕无道之邦”为行事准则,对季氏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季桓子执政时期,孔子为了自己及弟子的前途和出路,又不得不与无道的季氏保持联系。上博简《仲弓》与《孔子见季桓子》为探讨此时孔子对季氏的态度以及孔子的仁政思想提供依据。季康子执政时期,季氏迫于治国之需迎孔子回鲁,由于与孔子在具体政务上意见不和,终究不能用孔子。但季氏为寻求治国之道,又不得不咨询于孔子,于是二人以“问政”的形式保持联系。孔子此时不再求仕以及用周礼说服季氏,上博简《季康子问于孔子》反映了他此时颇为现实的德政观念。   本文通过对孔子与季氏关系的深入研究,从中得出三点结论:其一,若即若离是孔子与季氏关系的主线,根本在于孔子思想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性;其二,在孔子及其弟子与季氏关系之下蕴涵着更为深刻的士与执政者两个社会阶层的关系,即早期的新兴士人通过做卿大夫家臣的方式谋求政治出路,且有别于传统宗法家臣得到了涉足国政的权力;其三,孔子的为政思想经历了礼--仁--德的演变过程,这是孔子与季氏长期磨合的结果,所以说,季氏对孔子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清初政府出于政治和军事目的,在沿海各省实行大规模的迁界政策,江南和浙江两省亦受其害,这与当时两省所处的战略地位及人民的抗清斗争不可分离。   迁界令在江、浙两省由南向
学位
针对PDLC体全息这种新型光电信息功能材料在光通讯器件--光交换开关中潜在的应用性,深入而广泛地研究了它的衍射特性、光电特性.建立了激光全息记录系统、衍射效率测量系统,
本文从积极防御的角度阐释了墨家兵学思想的核心内涵,通过研究墨家兵学“非攻”的思想内涵和以守抗暴的外延行动来体现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首先,墨家的兵学思想以“非攻”
沙特阿拉伯是有影响力的海湾乃至中东地区大国,也是目前世界上实行君主制的少数国家之一。在沙特王国政治生活中,中央行政管理机构--大臣会议和当今对王位继承起决定性作用的机
学位
“动员群众”是中共革命成功的法宝之一,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更是中共最终战胜国民党不可获取的举措。正是由于中共成功地激发并疏导民众的力量,特别是解放区民众的力量为争取
学位
群众运动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目的而发动的有组织、有领导,有广大民众参加的革命、建设、生产及其他活动。新中国建立后的前
学位
血缘家庭,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孝”是这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单位最重要的精神纽带。因此,“孝”作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之一,历来为中国封建王朝所重视和提倡。
通过实验 ,研究了溢流阀性能试验的微机测控系统 ,利用计算机采集信号和处理数据 ,能迅速测出和直接打印出试验数据与曲线 Through experiments, we studied the computer m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15、16世纪的全球地理大发现把印度暴露于如饥似渴的西方国家面前,随着葡、荷、英、法等西方列强争相到来,基督教开始了在印度近现代史上的正式传播,首先是天主教,接着是基督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