酞菁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及复合物的制备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to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简称PDT)是正在发展的一种常规的癌症治疗手段,光敏剂是决定其疗效的重要因素,酞菁配合物作为光敏剂的优势已被广泛认可。如何进一步提高光敏剂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是目前光敏剂研究的热点之一。有效途经之一是,在光敏剂上复合上具有靶向癌细胞功能的运输载体,利用靶向载体的高效选择性将光敏剂定向运送到靶目标。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等已被证明是可以起作用的载体。因此,本文在课题组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开展酞菁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而制备了一系列复合物,可望为构建具有靶向功能的复合物型光敏剂提供有用的信息。主要工作和内容概括如下: 1)应用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29 种酞菁与四种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考察了蛋白质对酞菁吸收光谱和存在状态的影响,分析了酞菁对蛋白质构象变化的影响,计算了酞菁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参数(包括结合常数、位点数等)。所研究的酞菁包括ZnPcCOOR8、ZnPcCOOH8、ZnPcCOOH16、ZnPc(COOH)4、ZnPc(COOH)8等14 种周环取代酞菁和Si3、Si4、Si10、Si11 等15 种轴向取代酞菁,所研究的蛋白质有BSA、HSA、apoTf 和马来酰化BSA(简称mBSA)。同时初步总结了结构因素对相互作用的影响:酞菁的中心离子、酞菁取代基数量与取代基位置、轴向取代基与周环取代基、轴向对称取代和不对称取代、电荷分布等。2)根据酞菁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通过用温育交换法制备、凝胶色谱法分离得到了25 种酞菁-蛋白质复合物,通过光谱法和蛋白质染色法确定了复合物的组成比,这些复合物包括ZnPcCOOR8-BSA、ZnPcCOOH8-HSA、ZnPcCOOH16-BSA、ZnPcCOOH8-BSA、ZnPc(COOH)4-HSA、ZnPc(COOH)8-HSA 等。同时比较了游离酞菁与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光谱及荧光量子产率。从复合物和游离酞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看,复合物的特征吸收强度和发射峰强度都有所增强,且发生或多或少的红移,从酞菁荧光量子产率看,复合物的量子产率比游离酞菁大。3)通过离体细胞实验,比较了Si3、JSB、C3、C3+、C4 及其BSA 或和apoTf 复合物对HepG2 人的肝肿瘤细胞或MCF-7 人的乳腺癌细胞的光动力活性。结果表明,复合物的光动力活性要优于游离酞菁,如当酞菁浓度为0.1μM,Si3-BSA(1:1)对HepG2细胞的灭活率为60%,而相应Si3 的灭活率约为17%,活性大约提高了3 倍。
其他文献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人类将目光投向北极,最早是从古希腊开始的。他们以星的轨迹划出了北极圈的界限——古人的智慧,多么浪漫!  北极是寒冷的,却又是温暖的,因为它的中心是北冰洋,而一连串岛屿环绕在那周围,看起来正如一个拥抱的姿态。这里的风景以白色打底,许多神话如云朵般飘在空中。这里有人,有动物,有植被,北极不寂寞。  在无边的雪原上,一只北极熊如人类一般伫立。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动物,生命中大部
A、B、C中哪个是小精灵身上缺失的部分?
期刊
利用DNA的模板效应,采用分步法合成了系列对称或不对称Zn(Ⅱ)-DNA-席夫碱配合物[Zn_2Cl_2Lnen],(L~1=D11-4M-D12-4M、L~2=D11-4H-D12-4H、L~3=D11-4T-D12-4T、L~4=D11-4Cl-D12-4Cl、L~5=D11-4M-D12-4T、4M=4-甲基-2,6-二甲酰基苯酚、4H=2,6-二甲酰基苯酚、4Cl=4-氯-2,6-二甲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