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昏迷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随着人们的生活饮食方式及出行方式的改变,各种因心脑血管疾病或交通所引起的脑血管意外和颅脑外伤所致昏迷发生率不断增加。目前对此尚无明确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昏迷患者常常需要长期监护治疗以维持生存,由此所产生巨额的治疗及护理费用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近年来,在中医治疗上,通过不断的临床研究和实践,以针刺方式治疗昏迷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而其中十四针法是由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王小寅主任综合头部醒脑开窍之要穴及对神智病独有的特异性要穴组合而成的一组配穴针法,针对昏迷促醒具有操作简便,易推广,经济等优点。本研究旨在通过量化指标评估十四针法对比普通针刺治疗昏迷患者的疗效及对椎基底节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进一步评估和探究这套针法的临床疗效及相较于普通针刺的疗效及对脑部血流方面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脱水降颅内压、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30例患者运用十四针法治疗,主要选穴风池(双)、完骨(双)、天柱(双)、翳风(双)、内关(双)、百会、哑门、风府、水沟。对照组:西医脱水降颅内压、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30例患者运用普通针刺,主要选穴:水沟、百会、内关(双)。每周治疗6天,每日1次,每次留针20分钟,共治疗4周。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GCS评分、经颅多普勒(TCD)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治疗后用GCS、GOS评分,并进行总体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评分初步结果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疗效及血流状况。结果:治疗前,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上等一般资料,GCS量表,椎基底节血流平均速度等数值上,经分析,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经4周治疗后,经GCS和GOS量表评分比较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GCS评分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在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苏醒率方面,两组比较不明显(P>0.05)。预后方面,十四针法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椎基底动脉血管流速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提高基底节动脉平均流速,治疗组改善基底节血流流速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可改善双侧椎动脉流速,对照组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通过临床试验表明,普通针刺对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十四针法通过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提高了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经济、便于推广的中医临床操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