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篇分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语篇分析可以从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对语篇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语篇分析为分析不同的篇章和理解语言变迁的历时过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和互联网络的广泛使用,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再仅靠单一的文本,而且包含了多种模式,例如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等复杂形式,这些现代化的手段丰富了语义表达的形式,打破了常规媒介的单一性,体现了交际固有的多模态性。传统的语篇分析方法忽视了对这些语义表达方式的研究,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兴起了一种新型的语篇分析方法——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迁移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的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会产生正面的或者负面的影响。当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与目标语(或第二语言)有差别时,就会产生负迁移。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其语言特征和文化传统有着相对较大的差异,从而思维和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使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必然会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语言迁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许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语言迁移的内容、时间和方式。影响语言迁移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很多,包括语言意识因素、社会语言因素、标记因素、语言距离与心理类型学因素以及发展因素等。在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使用学习者的母语,充分利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似和相异之处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强调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引入文化背景。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建构的多模态语篇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方法为理论依托,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视觉语法”的角度解读以多模态方式出现的英语电影语篇,进行个案研究和深入分析,以探讨英语电影中语言、声音、颜色、背景和图像等符号模态的功能和意义,说明多模态语篇中共现的多种符号模态如何共同作用,提高二语教学的效果。